春秋以前戰爭是要講原則的(《韓詩外傳·卷六•第二十五章》)
作者: 孫立堯 發布時間: 2022-05-17
經義:
與本章類似的事古書多有記載,如本書卷二第一章“楚莊王圍宋”。這些事例在春秋時期很多,可見當時即使是戰爭也有重要的原則,比如“不伐喪”等等,宋襄公在泓之戰中還說過“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寡人雖亡國之餘,不鼓不成列”,雖然他以失敗告終,但從一個側面也可以說明當時戰爭中的一些原則。本章中趙襄子討伐中牟叛亂的時候,也說“君子不乘人於利,不厄人於險”。
經文:
昔者趙簡子薨而未葬,而
《詩》曰:“王猷允塞,徐方既來。”
語譯:
以前,趙簡子死了還沒有來得及安葬,佛肸據中牟而背叛晉國。趙簡子下葬五天之後,趙襄子率領軍隊來攻打他。還沒有把城完全包圍住,城牆自己塌掉了十丈,趙襄子鳴金退兵。軍中的官吏向他進諫說:“您要誅討中牟的罪過,城牆自己塌了十丈,這是上天來幫助您。您為什麼自己退兵呢?”趙襄子說:“我聽叔向說過:‘君子不在自己有利的時候乘人之危,不在別人危險的時候陷人於困境。’”就讓他們築好城牆,然後再攻打它。中牟的人聽說趙襄子講求道義,就請求投降,說:“好啊,這說的就是趙襄子。”
《詩經》上說:“宣王的謀略很實在,淮夷已經來歸順了。”
(整理自孫立堯注譯:《新譯韓詩外傳》,臺北三民書局2012年版。經義為原書“研析”部分,文章並不代表本網觀點;標題為整理者所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