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孫立堯 發布時間: 2022-05-15
經義:
有饑寒而不得衣食,有獄訟而不平其冤,失賢而不舉,這些都是治理國家中的重大的過失,天子能夠重視這些過失,反省自己的不足,而讓諸侯國的君臣都能夠改正這種過失,這樣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和愛戴。這一章裏所說的是“開四目,通四聰”,下情得以上達,如果上下之情不通,即使天子想有所作為,卻不能夠及時瞭解民情的話,想治理天下而得到百姓的愛戴,就很難了。
經文:
王者必立
《詩》曰:“
語譯:
天子定會設立治理九州的長官,每個地方設立兩個人,讓他們監視邊遠地區,管理當地的老百姓。遠方的老百姓饑餓寒冷而得不到衣食的,有訴訟之時為他們的冤屈而感到不平的,有賢能的人沒有被推舉出來的,這些人就去告訴天子。天子在他們的國君去朝見天子的時候,作揖行禮,請他們進來,說:“唉!我的政治和教化有不恰當的地方嗎?為什麼會有老百姓饑餓寒冷而得不到衣食,有訴訟之時為他們的冤屈而感到不平,有賢能的人沒有被推舉出來?”然後他們的國君退回自己的國家,和他的卿、大夫謀劃這些事情。遠方的老百姓聽說了這件事,都說:“這真是一個聖明的天子。我居住得這麼遠,他卻看到我們的生活,好像很近一樣。我居住的地方是這樣偏僻,他卻看到我們的生活是這樣清楚,這樣的天子怎麼能夠欺騙呢!”所以地方的長官是用來打開看到四方的眼睛,通達四方見聞的。
《詩經》上說:“國家政事的好壞,仲山甫都很明白。”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整理自孫立堯注譯:《新譯韓詩外傳》,臺北三民書局2012年版。經義為原書“研析”部分,文章並不代表本網觀點;標題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