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義禮智存在於天生之性中(《韓詩外傳·卷六•第十六章》)

作者: 孫立堯   發布時間: 2022-05-15

經義:

天所賦予人的善性,即是仁、義、禮、智之心,順從它們便成為君子,不順從它們便是小人。能夠順從它們並且擴充它們,則成為可以王天下的聖人,這是孟子學說的核心。本章中所說的“命”,便是天所賦予人的善性,這和孔子所說的“不知命”的內涵可能並不一樣,孔子也說過“五十而知天命”,在《論語》裏,“不知命”的“命”是指天命、命運,與天之所賦予人的“仁義禮智”是兩回事。

經文:

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言天之所生,皆有仁義禮智順善之心。不知天之所以命生,則無仁義禮智順善之心。無仁義禮智順善之心,謂之小人。故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小雅》曰:“天保定爾,亦孔之固。”言天之所以仁義禮智保定人之甚固也。《大雅》曰:“天生烝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彝,好是懿德。”言民之秉德,以則天也。不知所以則天,又焉得為君子乎?

語譯:

孔子說:“不知道天命,就不能夠成為君子。”說的是天所賦予的生命,都有仁、義、

禮、智這些從善之心。不知道天為什麼賦予人生命,就沒有仁、義、禮、智這些從善之心,沒有仁、義、禮、智這些從善之心,就是沒有品德的小人。所以說:“不知道天命,就不能夠成為君子。”《詩經·小雅》中說:“上天安定你,是很堅固的。”說的是上天用仁、義、禮、智來安定人,是很堅固的。《詩經·大雅》中說:“上天生育眾民,萬物都有法則。人民把握常理,喜歡美好的品德。”說的是人民把握的道德,是以天為法則的。不知道如何去以天為法則,怎麼能夠成為君子呢?

(整理自孫立堯注譯:《新譯韓詩外傳》,臺北三民書局2012年版。經義為原書“研析”部分,文章並不代表本網觀點;標題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