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問是高貴的(《韓詩外傳·卷六•第十五章》)

作者: 孫立堯   發布時間: 2022-05-14

經義:

學問之所以在古人心中特別受到重視,是因為它是超脫於人的地位、勇力、形體之外的東西,是一種形而上的力量。通過對於學問的掌握,便可以在道德上超出同輩,可以為帝王之師,這種尊貴,並不是世俗中的尊貴可以比擬的。另一方面,學也所以成德,古人的學問與今天也不太相同,學問是一種內省的東西,不能夠完全用物質來衡量,但它與學者本身又是結合在一起的,說到底仍是一個人的道德和人格。在古代重視道德的社會裏,其地位當然會被看得很高。

經文:

孔子曰:“可與言終日而不倦者,其惟學乎。其身體不足觀也,勇力不足憚也,族姓不足稱也,宗祖不足道也,而可以聞於四方,而昭於諸侯者,其惟學乎。”

《詩》曰:“不愆不忘,率由舊章。”夫學之謂也。

語譯:

孔子說:“可以和人談論一整天而不覺得疲倦的,大概只有學問吧!他的身體是沒有什麼值得觀看的,他的勇敢和力量是不值得畏懼的,他的宗族是沒有什麼可以稱許的,祖先之中也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這樣的人卻可以使自己的聲譽傳播到四面八方去,而在諸侯之中顯著,大概只有學問才能夠達到這樣吧!”《詩經》上說:“沒有過錯也不要遺忘,一切都遵循前代聖人的規章。”說的就是學問啊。

(整理自孫立堯注譯:《新譯韓詩外傳》,臺北三民書局2012年版。經義為原書“研析”部分,文章並不代表本網觀點;標題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