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敬重所有的人(《韓詩外傳·卷六•第八章》)

作者: 孫立堯   發布時間: 2022-05-12

經義:

仁義之人,其言藹然,而又達本明理,所以易為人所接受,人們也樂意取為法式。仁者尊敬他人,雖然其心情未必一樣,但恭敬之心並無二致,恭敬之心是“禮”的本質,因此從禮的角度來說,也能夠被他人所普遍地接受。

經文:

仁者必敬其人。敬其人有道,遇賢者則愛親而敬之,遇不肖者則畏疏而敬之。其敬一也,其情二也。故夫忠信端愨而不害傷,則無接而不然,是仁之質也。仁以為質,義以為理,開口無不可以為人法式者。《詩》曰:“不僭不賊,鮮不為則。”

語譯:

有仁德的人一定會對人恭敬。對人恭敬有方法,遇到賢能的人就愛護親近而恭敬他,遇

到不賢的人就畏懼疏遠而恭敬他。他對人的恭敬是一樣的,但其心情不一樣。至於正直謹慎而沒有傷害人的心理,則是和所有人交接的時候都是一樣的,這是仁德的本質。以仁作為本質,以義作為條理,開口說話都可以作為人的準則。《詩經》上說:“沒有差錯,也不傷害他人,很少不可以作為他人的法則的。”

    (整理自孫立堯注譯:《新譯韓詩外傳》,臺北三民書局2012年版。經義為原書“研析”部分,文章並不代表本網觀點;標題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