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孫立堯 發布時間: 2022-05-12
經義:
真正能夠使人對自己心服口服的,並不是地位、聰明、勇力、辭辯,而是道德、禮儀。戰國時智宣子以智瑤(即智伯)為繼承人,他的族人對智宣子說:“瑤之賢於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須長大則賢,射禦足力則賢,伎藝畢給則賢,巧文辯惠則賢,強毅果敢則賢,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賢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誰能待之?若果立瑤也,智宗必滅。”後來智伯果然被韓、趙、魏三家所滅。司馬光評論說:“智伯之亡也,才勝德也。夫才與德異,而世俗莫之能辯證,通謂之賢,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聰察強毅之謂才,正直中和之謂德。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可見古人所說的“以德服人”並不是一句空話,而是有其實際依據的。
經文:
語譯:
我來告訴你:如果想要別人的心裏服你,自己雖然高貴,但不要以此對別人顯得傲慢;自己聰明睿智,但不要使別人感到窘迫;自己勇猛有武力,但不要去侵陵別人;自己口才敏捷,但不要去欺騙誣枉他人。不懂的東西就去學習,不知道的東西就去請教,即使自己知道的東西也要謙讓,這樣才能夠真正的稱為知道。遇到君主就踐履臣子應該盡的義務,離開鄉里就踐履長幼之間應該實行的義務,遇到自己的長輩就踐履晚輩應盡的義務,遇到和自己年輩、地位相當的人就踐履朋友之間的義務,遇到年輕而地位低賤的人就對他進行教誨,包容他的過失。所以沒有他不愛的人,沒有他不尊敬的人,不與任何人爭執,他寬曠的襟懷就像是天地包容萬物一樣。能夠這樣的話,老年人要使他安逸,少年人讓他懷念我,朋友讓他相信我。《詩經》上說:“對朋友多愛護,安撫庶民百姓。子子孫孫能夠延續下去,人民沒有不順從的。”
(整理自孫立堯注譯:《新譯韓詩外傳》,臺北三民書局2012年版。經義為原書“研析”部分,文章並不代表本網觀點;標題為整理者所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