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是一種需要習得的專業(《韓詩外傳·卷五•第二十八章》)

作者: 孫立堯   發布時間: 2022-05-09

經義:

為學的重要性,是儒家一貫強調的。《論語》中有一段記載:“子路使子羔為費宰。子曰:‘賊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讀書,然後為學?’子曰:‘是故惡夫佞者。’”這裏孔子認為如果還沒有學成,是不能夠從政的;但是子路提出可以在治民、事神的過程中為學,便遭到孔子的批評。本章所說的“安國保民”,也是一種治道。能夠懂得如何去治理國家,當然也是要經過學習的,尤其是一些治國的根本,是必須要掌握了之後,才能真正地實現安國保民。顯而易見,在先賢眼裏政治是一種需要習得的專業,不是國民選出之人就能勝任的。

經文:

哀公問於子夏曰:“必學然後可以安國保民乎?”子夏曰:“不學而能安國保民者,未之有也。”哀公曰:“然則五帝有師乎?”子夏曰:“臣聞黃帝學乎大墳,顓頊學乎祿圖,帝嚳學乎赤松子堯學乎務成子附,舜學乎尹壽,禹學乎西王國,湯學乎貸子相,文王學乎錫疇子斯武王學乎太公,周公學乎虢叔,仲尼學乎老聃。此十一聖人,未遭此師,則功業不能著乎天下,名號不能傳乎後世者也。”《詩》曰:“不愆不忘,率由舊章。”

語譯:

魯哀公問子夏說:“一定要先學習,然後才可以安定國家、養育老百姓嗎?”子夏說:“不學習而能夠安定國家、養育老百姓的,從來沒有過。”哀公說:“這樣的話,五帝都有老師嗎?”子夏說:“我聽說黃帝向大墳學習過,顓頊向祿圖學習過,帝嚳向赤松子學習過,堯向務成子附學習過,舜向尹壽學習過,禹向西王國學習過,商湯向貸子相學習過,周文王向錫疇子斯學習過,周武王向薑太公學習過,周公向虢叔學習過,孔子向老子學習過。這十一位聖人,如果沒有遇到過這樣的老師,他們的功業和聲譽就不能夠顯著於天下,他們的名字也就不能夠傳到後世。”《詩經》上說:“沒有過錯也不要遺忘,一切遵循前代聖人的規章。”

(整理自孫立堯注譯:《新譯韓詩外傳》,臺北三民書局2012年版。經義為原書“研析”部分,文章並不代表本網觀點;標題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