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然後富從之(《韓詩外傳·卷五•第二十七章》)
作者: 孫立堯 發布時間: 2022-05-09
經義:
人的富裕、顯貴都是相對的,沒有最高的富貴,完全出於人的貪欲的多少。人的欲望是無窮的,如果順從其欲望去追求,便沒有一個止境。只有一個人在心理上知足了,那便已經是富貴了。所以說:“貴爵而賤德者,雖為天子,不尊矣。貪物而不知止者,雖有天下,不富矣。”這對於今天的人來說,其警示的意味還是十分重要的,在物欲橫流的社會裏,真正知足的人少之又少,如果順著這種不知足的心理去追求物質,那麼人生必定是痛苦的。
經文:
福生於
語譯:
幸福在不妄為中產生,患難在眾多欲望中產生。知道滿足,然後才能夠富有;道德可以做君主,然後才能夠顯貴。所以重視爵位而看低德行的人,即使做了天子,也不尊貴。貪戀財物不知適可而止的人,即使擁有天下,也不會富有。土地中所生長出來的東西不會增多,山林和水澤中的產物也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如果懷有不知足的心理,去貪求不會增加的物品,懷著極多的欲望,去追求有限的財物,這是夏桀和商紂王失去天子之位的原因。《詩經》上說:“大風呼呼地吹,貪利的小人敗壞善道。”
(整理自孫立堯注譯:《新譯韓詩外傳》,臺北三民書局2012年版。經義為原書“研析”部分,文章並不代表本網觀點;標題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