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天下英雄俊士而用之(《韓詩外傳·卷五•第二十六章》)

作者: 孫立堯   發布時間: 2022-05-09

經義:

“假”的意思是“假借、借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並非完全出於誠心。萬物之間,互相利用,相輔而成,文中舉了許多的例子。進一步說,人才也要相假借,萬乘之主欲治其國,必須也要“假此天下英雄俊士,與之為伍”,這裏的意思便有了些變化,有任用的意思。然而假之既久,則成一種習性,人的性情尤其如此,所以文章中說:“仁義之事,不可假乎哉?”孟子說:“堯舜,性之也;湯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歸,惡知其非有也?”魏王曾經問天下高士於孔子的後人子順,子順說:“世無其人也。抑可以為次,其魯仲連乎!”魏王說:“魯仲連強作之者,非體自然也。”子順說:“人皆作之。作之不止,乃成君子;作之不變,習與體成,則自然也。”由假之、作之到最後成為自然,這對於人的進德修業也是一種激勵。

經文:

有青,而絲假之,青於藍;地有黃,而絲假之,黃於地。藍青地黃,猶可假也;仁義之事,不可假乎哉?東海之魚名曰,比目而行,不相得,不能達。北方有獸名曰,更食而更視,不相得,不能飽。南方有鳥名曰,比翼而飛,不相得,不能舉。西方有獸名曰蟨,前足鼠,後足兔,得甘草,必衘以遺蛩蛩距虛,其性非蛩蛩距虛,將為假之故也。夫鳥獸魚猶相假,而況萬乘之主,而獨不知假此天下英雄俊士,與之為伍,則豈不病哉!故曰:以明扶明,則昇於天;以明扶暗,敗歸其人。兩瞽相扶,不傷牆木,不陷井,敗其幸也。《詩》曰:“惟彼不順,往以蟲垢。”暗行也。

語譯:

藍草含有青顏色,絲織品經過藍草的染色,比藍草的顏色還青;泥土有黃的顏色,絲織品經過泥土的染色,比土地的顏色還要黃。藍草有青色,土地有黃色,尚且可以借它們來染色,仁義難道不可以借用嗎?東海裏有一種魚叫做鰈,只有一只眼睛,必須要有兩條魚合在一起才能遊動,如果沒有相合,就不能遊動。北方有一種獸叫做婁,是由兩個半體合起來的,輪換著吃東西和看東西,如果不在一起的話,就吃不飽。南方有一種鳥叫鶼,要兩只鳥合在一起才能飛,如果不能夠合在一起,就不能飛。西方有一種野獸叫做蟨,前面的腳和老鼠一樣,後面的腳和兔子一樣,得到了甘甜的草,一定要銜著送給蛩蛩距虛去吃,這並不是它的本心愛蛩蛩距虛,而是因為它要利用蛩蛩距虛的緣故。鳥獸之間尚且懂得互相假借利用,何況是萬乘的君主,怎麼能獨獨不知道假借天下的英雄和有才能的人,不和他們在一起,這怎麼能不出現問題呢!所以說:眼睛明亮的人扶持眼睛明亮的人,就可以升到天上;眼睛明亮的人扶持眼睛昏暗的人,就可以讓他歸家;兩個眼睛瞎的人即使互相扶持,如果不被牆壁和木頭傷到,不掉到水井或者陷阱裏面,就已經是很幸運了。《詩經》上說:“那個不講道理的君王,他的行為很愚蠢。”說的就是糊塗的行為。

(整理自孫立堯注譯:《新譯韓詩外傳》,臺北三民書局2012年版。經義為原書“研析”部分,文章並不代表本網觀點;標題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