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古典政治學角度看,西方民主並非善政(一)

作者: 翟玉忠 付金才   發布時間: 2022-05-09

經義:

據《尚書·盤庚》序,可知商王盤庚率領民眾第五次遷都殷時,人們多埋怨他,於是後人寫作《盤庚》三篇。“盤庚五遷,將治亳殷,民諮胥怨。作《盤庚》三篇。”

為何這樣?因為一般民眾常常只能看到眼前利益,而看不到長遠利益;只看到暫時的安逸,而看不到長遠危險。所以本節盤庚批評那些不願遷都的民眾:“汝不謀長以思乃災,汝誕勸憂。今其有今罔後,汝何生在上?”你們只顧眼前暫時的安逸,不謀劃長遠發展,不思考如何減少災害,只是徒增煩惱。如果不遷都,眼下生活還能維持,但以後呢?希望在哪裡?如果不遷都,水災頻繁,你們在這裡怎麼生活?

盤庚雄才大略,成為商人世世代代懷念的君王,直到周初依然如此。武王滅商後,讓周公旦問殷商遺老,大家喜歡什麼,希望什麼,這些人都說:“人民希望恢復盤庚時的政策”《呂氏春秋·慎大覽》記載:“命周公旦進殷之遺老,而問殷之亡故,又問眾之所說(說通“悅”——筆者注),民之所欲。殷之遺老對曰:‘欲複盤庚之政。’”

“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盤庚愛護民眾,卻不迎合民眾,和他的先人一樣“保民”,卻不“適民”(迎合民眾),這是中國重要的政治傳統,也是當代東西方政治的重要分野所在!

西方政治社會常常在兩極間搖擺。中世紀貴族壟斷權利,人民幾乎沒有任何政治權利。17、18世紀歐洲啟蒙運動時期,英國的霍布斯和洛克、法國的盧梭等人提出主權在民的觀念,主權是公意的具體表現。這成為近代西式民主的理論基礎。

問題是,一般民眾並沒有決策能力。為了競選成功,候選人必須想辦法迎合公眾心理,這導致西方國家政策的短視,不惜為反對而反對,乃至流為民粹主義。

想一想,若當年盤庚一味迎合民眾,歷史還會有著名的“盤庚之政”嗎?

早在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政治思想家韓非子就注意到了近代社會心理學揭示的問題:民眾作為整體存在時,智商會降低,和孩子一樣,呈現情緒化、單純和低智商等特徵。哪怕是為了民眾好,民眾也不理解,如同給嬰兒治病時,嬰兒總要哭喊不停,因為孩子不懂一時的小痛苦能使他一生康樂。民眾也常常看不到長遠利益所在,只顧眼前利益,哪怕是長治久安之策,因為有損民眾利益,他們也會反對。所以要尋求伊尹、管仲那樣的聖明通達之士治國,如果處理政事時指望迎合民眾,將是禍亂的開始。《韓非子·顯學》說:“欲得民之心而可以為治,則是伊尹、管仲無所用也,將聽民而已矣。民智之不可用,猶嬰兒之心也。夫嬰兒不剔首(剔首,針刺頭頂的穴位——筆者注)則腹痛,不㨽痤(㨽痤,音pì cuó,割開毒瘡——筆者注)則寖益(寖益,逐漸加重——筆者注)。剔首、㨽痤必一人抱之,慈母治之,然猶啼呼不止。嬰兒子(嬰兒子,指幼兒——筆者注)不知犯其所小苦、致其所大利也。今上急耕田墾草以厚民產也,而以上為酷;修刑重罰以為禁邪也,而以上為嚴;征賦錢粟以實倉庫,且以救饑饉、備軍旅也,而以上為貪;境內必知介(介,鎧甲,指軍事——筆者注)而無私解(解,解除,免除兵役——筆者注),並力疾鬥,所以禽(禽,通“擒”——筆者注)虜也,而以上為暴。此四者,所以治安也,而民不知悅也。夫求聖通之士者,為民知(知通‘智’——筆者注)之不足師用。昔禹決江浚河,而民聚瓦石;子產開畝樹桑,鄭人謗訾;禹利天下,子產存鄭人,皆以受謗;夫民智之不足用亦明矣。故舉士而求賢智(賢智,指脫離實際的儒生——筆者注),為政而期適民,皆亂之端,未可與為治也。”

從中國古典政治學的角度看,當代西方民主政治並非善政,這是我們必須清楚的。

失去自己的判斷,空談普世價值——邯鄲學步,必將匍匐而歸!

經文:

盤庚作惟涉河以民遷乃話民之弗率誕告用亶其有眾咸造勿褻在王庭盤庚乃登進厥民

曰:“明聽朕言無荒失朕命。嗚呼!古我前后罔不惟民之承保后胥慼鮮以不浮于天時殷降大虐先王不懷厥攸作視民利用遷汝曷弗念我古后之聞?承汝俾汝惟喜康共非汝有咎比于罰予若籲懷茲新邑亦惟汝故以丕從厥志今予將試以汝遷安定厥邦。  

汝不憂朕心之攸困乃咸大不宣乃心欽念以忱動予一人爾惟自鞠自苦,若乘舟,汝弗臭厥載爾忱不屬惟胥以沈不其或稽自怒曷瘳?汝不謀長以思乃災汝誕勸憂今其有今罔後汝何生在上?

今予命汝一無起穢以自臭恐人倚乃身迂乃心予迓續乃命於天予豈汝威用奉畜汝眾。”

語譯:

盤庚即位後,便謀劃把都城從黃河南岸遷到黃河北岸高地以躲避水患。因為有部分民眾不願遷徙,盤庚就將反對遷徙的民眾召集起來,真誠地做他們的思想工作。大家都來到王庭,惴惴不安地等待盤庚出場,盤庚走進民眾開始講話。

盤庚說:“你們要用心聽我的發言,不要無視或輕視遷都令。哎,古代我們的先王們,向來滿足民眾的願望,讓百姓過上安定生活。每一位先王都意識到這是王的使命,貴戚大臣們也理解先王的苦心,因為君臣一致,商朝才沒有被天災人禍擊垮。每次商朝遭遇重大災難,先王從不留戀宮室宗廟,而是根據民眾的利益決定是否遷徙。你們為何不想想我們歷代先王的事蹟?我現在同歷代先王一樣,遷徙之舉是為了你們的長遠利益,希望你們過上安定的生活,你們雖然反對遷徙,我並沒有認為是犯罪而懲罰你們。我這樣苦口婆心勸說,完全是為了你們,遷都是從根本上滿足你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現在為了國家的新生,必須遷徙到新都去。

“你們不理解我的一片苦心,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難道你們不希望國家未來美好嗎? 我知道大家都渴望美好生活,我極為尊重你們,可我對你們的尊敬卻只能感動自己,你們反而無動於衷。你們格局太小,那真是自入窮途,自討苦吃。好比登舟渡河,上了船,卻不想過河,最後只能船朽人亡。如果不遷徙新都,不只是你們會毀滅,大家都會毀滅。不去反思毀滅的原因,只是抱怨反對上級,這有用嗎?你們只顧眼前暫時的安逸,不謀劃長遠發展,不思考如何減少災害,只是徒增煩惱。如果不遷都,眼下生活還能維持,但以後呢?希望在哪裡?如果不遷都,水災頻繁,你們在這裡怎麼生活?

“我現在要求你們與我同心同德,支持遷都。你們不要被似是而非的想法誤導,不要被別有用心的人洗腦利用。遷都是為了讓你們生活得更好,是上天意志的體現。我哪裡是用權勢威脅你們,我實在幫助你們、養育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