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霜露,無非教也(《韓詩外傳·卷五•第二十四章》)
作者: 孫立堯 發布時間: 2022-05-08
經義:
天雖不言,“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的教化是一種無聲的教化,一種自然的教化。古人相信天道中的神明對人類的啟示作用,所謂“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因此順應天道降生的賢者,也將順天道而實施教化,輔佐君王。
經文:
天有四時,春夏秋冬。風雨霜露,無非教也。清明在躬,氣志如神,嗜欲將至,有開必先,天降時雨,山川出雲。《詩》曰:“
語譯:
天有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風雨霜露,都是天道所實施的教化,聖王應該效法。如果身上具備清明的德行,氣度志意像神那樣,心中迫切想望的事情將要到來,一定先有神明來開導,就好像上天降下應時的雨,山川裏吐出雲氣。《詩經》上說:“那又高又大的山是那四嶽,高峻到了天空。山嶽降下了神靈,生下仲山甫和申伯。這仲山甫和申伯,是周朝的國家棟樑。諸侯要靠他們作屏障,他們給四方諸侯築起城牆。”這是讚揚文王和武王的德行。
(整理自孫立堯注譯:《新譯韓詩外傳》,臺北三民書局2012年版。經義為原書“研析”部分,文章並不代表本網觀點;標題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