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善也要努力修行(《韓詩外傳·卷五•第十七章》)

作者: 孫立堯   發布時間: 2022-05-06

經義:

人的天性譬如種子,必須要在一定的陽光、雨露的條件下,才能夠發芽、生長。如果將其放在一種不符合它生長的環境中,就不會生長出來,至少不會生長得很完善。因此必須將它放在一種適合的環境裏,這種環境,便是明王聖主的教化,將它納入正道之中,這當然會要求君主本身是道德純備的人。明白了這種道理,也就明白了治天下的道理。

經文:

繭之性為絲,弗得女工燔以沸湯,抽其統理,不成為絲。卵之性為雛,不得良雞覆伏育,積日累久,則不成為雛。夫人性善,非得明王聖主扶攜,之以道,則不成為君子。《詩》曰:“天生烝民,其命匪諶。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言惟明王聖主然後使之然也。

語譯:

蠶繭的天性是可以抽成絲的,如果沒有女工用熱水去燒煮,抽出它的頭緒,就不會自己成為絲。雞蛋的天性是可以孵出小雞來的,若沒有一只好母雞伏在上面孵卵,即使經過很長的日子,也不會變成小雞。人的天性是善的,如果得不到聖明的君王的扶持提攜,把他們納入正道,就不能夠成為君子。《詩經》上說:“大自然養育百姓,天命是不可信的。一開始沒有不好的,但是很難把這種好保持到最後。”說的是只有聖明君主,然後才能讓他們保持做善良的人。

(整理自孫立堯注譯:《新譯韓詩外傳》,臺北三民書局2012年版。經義為原書“研析”部分,文章並不代表本網觀點;標題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