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孫立堯 發布時間: 2022-05-06
經義:
禮義是治理天下的根本,周朝因為禮義而享國長久,及至禮義衰微,秦滅六國,專以暴政統治,所以不過二世而亡,這是歷史上的一個顯著教訓。禮義的本質在乎人情,不顧人情而治理天下,天下就不會被治理好。因此,人有各種欲望,禮也順著人的種種欲望而設立,但對這些欲望又用道義加以節制,這種治理方法也就是因勢利導的方法,所以“民之從命也速”。
經文:
天設其高而日月成明,地設其厚而山陵成名,上設其道而百事得序。自周衰壞以來,王道廢而不起,禮義絕而不繼。秦之時,非禮義,棄《詩》《書》,略古昔,大滅聖道,專為
語譯:
天高高地在上面,日月可以在那裏普照大地;大地如此博厚,因此上面的山陵也能很有名;在上位的人設立治理天下的道理,所以事情就都有了秩序。自從周朝衰微敗壞以來,王道廢棄,不能夠重新恢復;禮義斷絕了,不能得到延續。秦朝的時候,認為禮儀和道義都不對,毀棄了《詩》《書》等書籍,輕視古代的文化,大肆毀滅聖人之道,專門胡作非為。以貪求財利為風俗,以告發抓捕為教化,天下大亂,於是戰火興起,老百姓無處安家,居住在露天之下,老百姓以侵奪偷盜為習,距離聖明先王的光輝事業太遠了,沒有看到過仁義的道德,沒有受到禮樂的薰陶,所以愚昧頑鈍,不講究禮儀,恭敬之心越來越衰敗,以威嚴武力相脅迫,胡作非為的讒佞之徒不躲避禍害,這是天下所以難於治理的原因。人有六種基本的情欲:眼睛喜歡好看的顏色,耳朵要聽好聽的音樂,鼻子想要聞香氣,嘴巴想要吃美味,他的身體和四肢想安然而不做事情,衣服想要穿美麗輕便暖和的,這六個方面,是老百姓的六種基本的情欲。不滿足它們,天下就會有動亂,順從他們這六種情欲,天下就會和睦。所以聖明的君王教育百姓,一定是順從他們的性情,用禮來節制他們,一定是順著他們的情欲,但用道義來制約他們。道義簡明而完備,禮儀容易而合乎法度。它們距離人情不遠,所以老百姓聽從命令也迅速。孔子知道正道容易施行,說:“《詩經》上說:‘因勢利導教育人民很容易。’這不是虛假的話。”
(整理自孫立堯注譯:《新譯韓詩外傳》,臺北三民書局2012年版。經義為原書“研析”部分,文章並不代表本網觀點;標題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