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孫立堯 發布時間: 2022-05-06
經義:
儒者所遵循的基本的法則,便是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這五種倫理。儒家典籍中所發揮的道理,也不能出於其外,能夠推行這五種基本的倫理,進可以平治天下,退可以獨善其身,因為這是天下的公理,即是所謂的“不易之術”,掌握這種道理的便是儒者,而不在於他地位的高下。任何想使自己國家繁榮昌盛的君主,他治理天下的法則無非在此五倫之內。
經文:
儒者,儒也。儒之為言無也,不易之術也。千舉萬變,其道不窮,
語譯:
儒者就是儒,儒的意思就是沒有,是不變的道理。雖然經歷千萬次的變化,但是其中的道理是不會窮盡的,這些道理就存在於六經之中。至於君臣之間的道義,父子之間的親近,夫婦之間的分別,朋友之間的次序,這是儒家要謹慎遵守的,每天精益求精地去研究而不能捨棄的。即使居住在狹窄的巷子和簡陋的房屋中,沒有食物來充饑,衣服不足以遮蔽形體,住的地方非常小,但是他明智的審察足以安定天下。重用他,把他的地位放置在眾人之上,那麼他就可以表現出王公的才能;小用他,讓他在官位上,他就是國家的重臣。即使他隱居山裏,住在山洞中,王侯都不能和他爭名。為什麼呢?因為仁義的教化存在於他的身上。如果君王能聽用其言,信任他的所作所為,那麼唐堯、虞舜的法度就可以看到,也可以聽到老百姓歌頌的聲音。《詩經》上說:“古代的賢人說過,有事情要詢問到割草砍柴的人。”這是說聽取意見要廣博。
(整理自孫立堯注譯:《新譯韓詩外傳》,臺北三民書局2012年版。經義為原書“研析”部分,文章並不代表本網觀點;標題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