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盛衰是必然之理(《韓詩外傳·卷五·第九章》)

作者: 孫立堯   發布時間: 2022-05-05

經義:

古人說“歷史如迴圈”,任何事物都有它萌芽、生長、壯盛、滅亡的過程,自然界如此,人生如此,歷史的變化也是如此。所以本章中說:“三王之道,周則複始,窮則反本,非務變而已。”大體上也是這樣的意思。這種觀念,從道理上來說,當然是對的,但是對於其發展變化的過程之中,則仍須付以人事的努力,如本章中所說的“止惡扶微,絀繆淪非”等等,仍然是不可少的。

經文:

五色雖明,有時而豐交之木,有時而落。物有成衰,不得自若。故三王之道,周則複始,窮則反本,非務變而已,將以止惡扶微,絀繆淪非,調和陰陽,順萬物之宜也。《詩》曰:“勉勉我王,綱紀四方。”

語譯:

各種顏色雖然鮮明,但也有褪色的時候;茂盛的樹木,也有落葉的時候。事物都有形成和衰落,不會不受到約束而長久不變。所以夏、商、週三代君王治理天下的道理,迴圈一周之後又重新開始,事物發展到窮極的時候,就又回到了它的原始狀態,並不是有人要去改變它,變化是因為它要阻止邪惡,扶助衰微,去除謬誤,消滅錯誤,使陰陽二氣能夠得到調和,順應萬物的生長。《詩經》上說:“我的君王勤勤勉勉,是為了治理天下。”

(整理自孫立堯注譯:《新譯韓詩外傳》,臺北三民書局2012年版。經義為原書“研析”部分,文章並不代表本網觀點;標題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