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哉《關雎》,乃天地之基也(《韓詩外傳·卷五•第一章》)

作者: 孫立堯   發布時間: 2022-05-03

 經義:

《關雎》為《詩經》中的第一篇,所以有其重要性。《韓詩》說《關雎》是“刺時也”。

《毛詩序》中說:“《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又說:“《關雎》,後妃之德也,《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故用之鄉人焉,用之邦國焉。”按照漢人的看法,大概是認為夫婦為人倫之始,而治國平天下的根本要從齊家開始,所以認為這是王化的根本。也就相當於本章中所說的“天地之間,生民之屬,王道之原”,而《毛傳》裏也說:“夫婦有別則父子親,父子親則君臣敬,君臣敬則朝廷正,朝廷正則王化成。”因此本章中所說的“大哉,《關雎》之道也”、“《關雎》之事大矣哉”、“大哉《關雎》,乃天地之基也”,實際上都是一個意思。

經文:

子夏問曰:“《關雎》何以為《國風》始也?”孔子曰:“《關雎》至矣乎!夫《關雎》之人,仰則天,俯則地,幽幽冥冥,德之所藏,紛紛沸沸,道之所行,如神龍變化,斐斐文章。大哉,《關雎》之道也!萬物之所系,群生之所懸命也。河洛出《書》《圖》麟鳳翔乎郊。不由《關雎》之道,則《關雎》之事將奚由至矣哉?夫六經之策,皆歸論汲汲,蓋取之乎《關雎》。《關雎》之事大矣哉!馮馮翊翊自東自西,自南自北,無思不服。子其勉強之,思服之。天地之間,生民之屬,王道之原,不外此矣。”子夏喟然歎曰:“大哉《關雎》,乃天地之基也。”《詩》曰:“鐘鼓樂之。”

語譯:

子夏問孔子說:“《國風》為何以《關雎》作為開篇呢?”孔子說:“《關雎》這首詩已經到達了一個極致了吧!作《關雎》的人,抬頭以天為法則,低頭以地為法則,深邃高遠,這是德行所藏的地方,紛雜騰躍,這是大道盛行的樣子,就好像神龍那樣變化莫測,文采華麗。真是偉大啊!《關雎》中所含有的道理!天下的萬物都靠它來維持,眾生的命運也都懸在這裏。黃河和洛水裏出了《河圖》和《洛書》,麒麟和鳳凰在郊野出現。如果不遵從《關雎》中的大道,那麼怎麼會出現《關雎》中所表現的事呢?六經中所說的道理,都急切地講求治國平天下,這大概是從《關雎》中取法的。《關雎》中的事理真是很偉大啊!氣象盛大,從東到西,從南到北,沒有不服從的。你要努力地去做,順從它。天地之間,老百姓的生活,治理天下的根本,都在其中。”子夏感歎說:“《關雎》真是偉大啊,它是天地的根本。”《詩經》上說:“演奏鐘鼓的音樂讓他快樂。”

(整理自孫立堯注譯:《新譯韓詩外傳》,臺北三民書局2012年版。經義為原書“研析”部分,文章並不代表本網觀點;標題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