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者必能見於外(《韓詩外傳·卷四•第三十一章》)

作者: 孫立堯   發布時間: 2022-05-02

經義:

這一章比上一章的內容簡短得多,但是意思是一樣的,所謂“有中者必能見外”,便是指內心所想的東西必然會有它的外在表現,即使去偽裝它,也不會很長久,最終還會暴露出來的,也就是本章開頭的幾個類比所表示的意思。

經文:

偽詐不可長,空虛不可守,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

《詩》曰:“鐘鼓於宮,聲聞於外。”言有中者必能外也。

語譯:

虛偽欺詐是不能夠長久的,空虛的東西沒有辦法守護,腐朽的木頭沒有辦法去雕刻,感情喪失了也不能夠長久相處。

《詩經》上說:“在宮室裏面敲擊鐘,在外面都能夠聽到。”說的是內心有什麼想法一定能在外表顯現出來。

(整理自孫立堯注譯:《新譯韓詩外傳》,臺北三民書局2012年版。經義為原書“研析”部分,文章並不代表本網觀點;標題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