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雖小,不為不成(《韓詩外傳·卷四•第二十八章》)
作者: 孫立堯 發布時間: 2022-04-30
經義:
本章所要表達的意思不止一個,一是說不可以自傲,認為自己可做大事業,小事不必去做,這樣的人往往志大才疏,因此即使有一些才能,也不會是真正的大才。一是說做事要專心致志。《孟子》有弈秋誨弈的故事:“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具學,弗若之矣。”說的便是如此。《莊子》借孔子的口說:“用志不分,乃凝於神。”佛經中說:“致心一處,無事不辦。”說的道理大體相同。
經文:
道雖近,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每
《詩》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語譯:
道路雖然很近,但是不行走就不會到達;事情雖然小,但是不去做就不會成功。往往自以為了不起的人,他超過一般人的地方也不遠。精巧的弓在這個人的手裏,用牛角牛筋把它裝飾拉緊,再用膠漆把它黏牢,可以成為價值一萬輛兵車的寶物。但是到了另外一個人手裏,價值卻很小,人和人是相同的,材料也是一樣的,但是貴和賤相差萬倍,這是看他有沒有專心一致的原因。
《詩經》上說:“把它藏在心中,哪一天會忘記呢!”
(整理自孫立堯注譯:《新譯韓詩外傳》,臺北三民書局2012年版。經義為原書“研析”部分,文章並不代表本網觀點;標題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