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知於人而不能自知(《韓詩外傳·卷四•第二十一章》)

作者: 孫立堯   發布時間: 2022-04-28

經義:

《論語》裏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從自己的心理來推測對方的心理。人情本來相近,所以想要得到對方的忠誠、孝順、敬愛,必須先做出忠誠、孝順、敬愛的行為,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  

經文:

有君不能事,有臣欲其忠。有父不能事,有子欲其孝。有兄不能敬,有弟欲其從令。《詩》曰:“受爵不讓,至於己斯亡。”言能知於人,而不能自知也。

語譯:

自己有君主不能夠侍奉,卻要求臣子對他忠心;自己有父親不能夠侍奉,卻要求兒子對他孝順;自己有兄長不能夠對他尊敬,卻要求弟弟聽從他的命令。《詩經》上說:“接受爵位不知道謙讓,直到自己滅亡。”說的是能夠知道別人過錯,而不能知自己的過錯。

(整理自孫立堯注譯:《新譯韓詩外傳》,臺北三民書局2012年版。經義為原書“研析”部分,文章並不代表本網觀點;標題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