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以百姓為天(《韓詩外傳·卷四•第十八章》)

作者: 孫立堯   發布時間: 2022-04-27

經義:

百姓是君主實行統治的基礎,一切統治者都應該重視老百姓,這在歷史上得到很多證明。凡是愛民親民的,國家一定會繁榮昌盛;凡是縱一己之欲,而不顧老百姓死活的,滅亡得便很快。這就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經文:

齊桓公問於管仲曰:“王者何貴?”曰:“貴天。”桓公仰而視天。

管仲曰:“所謂天,非蒼莽之天也。王者以百姓為天。百姓與之則安,輔之則強,非之則危,之則亡。”《詩》曰:‘民之無良,相怨一方。’民皆居一方而怨其上,不亡者,未之有也。”

語譯:

齊桓公問管仲說:“王者把什麼看得最為貴重?”

管仲回答說:“把天看得最貴重。”齊桓公仰起頭來看天空。管仲說:“所謂天,不是指蒼青無邊際的天空,王者把老百姓當成天。老百姓擁護他,他就安定;輔佐他,就強盛;反對他,就會危險;背叛他,就會滅亡。《詩經》上說:‘老百姓都不善良,居住在一個地方互相埋怨。’老百姓居於一個地方而埋怨他們的君主,沒有不滅亡的。”

(整理自孫立堯注譯:《新譯韓詩外傳》,臺北三民書局2012年版。經義為原書“研析”部分,文章並不代表本網觀點;標題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