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孫立堯 發布時間: 2022-04-26
經義:
本章主要是講社會的利益分配問題。在古代社會,天子、諸侯據有天下國家,當然不必考慮個人的利益問題。就是一些卿大夫之家,也有自己的封邑或者俸祿,足夠用來保持自己家庭的生活,因此不再去做一些額外獲取利益的事情,就像文中所說的“駟馬之家不恃雞豚之息,伐冰之家不圖牛羊之入,千乘之君不通貨財,塚卿不修幣施,大夫不為場圃,委積之臣不貪市井之利”,如果還去做這些事情的話,古人認為是“與民爭利”,搶奪了老百姓的利益。當然,社會利益的分配也許是一個永遠都存在著不公平和矛盾的地方,古人能夠意識到這一點,已經很不錯了。
經文:
天子不言多少,諸侯不言利害,大夫不言得喪,士不言通財貨,不為賈道。故
語譯:
天子不說財物的多少,諸侯不談財貨的利益和害處,大夫不說利益的得失,士人不說如
何流通財貨,不像是生意人那樣。所以有駟馬之車的大夫之家,不從事養雞養豬的活動;喪祭能夠用冰的卿大夫之家,不圖飼養牛羊的收入;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君,不從事商業的活動;上卿不去追求貨幣的多少,與商人爭利;大夫不去築場圃種糧種菜,與農夫爭利;管理倉庫的官員不去追求市井上的利益。因此貧窮的人有能夠讓他高興的事情做,孤兒寡婦也能夠有謀生的地方。《詩經》上說:“那裏有遺留下來的一束禾把,這裏有遺留下來的穀穗,寡婦可以去拾取謀生。”
(整理自孫立堯注譯:《新譯韓詩外傳》,臺北三民書局2012年版。經義為原書“研析”部分,文章並不代表本網觀點;標題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