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禮重在守信、不失本分(《韓詩外傳·卷四•第八章》)
作者: 孫立堯 發布時間: 2022-04-25
經義:
齊桓公是春秋時最早的一位霸主,他之所以能夠成為諸侯間的盟主,和他尊禮儀、講信用有關。燕君因為畏懼齊桓公而送他送出國境,這本是失禮之事,但這種失禮也和齊桓公本人有關系,所以齊桓公割地給燕國,是為了挽回燕國的失禮行為,這是難能可貴的事,因此諸侯才覺得齊桓公可以信任,來朝見齊桓公。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的情形頗不相同,春秋時諸侯大多數還是比較重視禮和信的,而到了戰國,這一準則逐漸被諸侯放棄了。
經文:
語譯:
齊桓公討伐山戎,路過燕國。燕國國君去送他,一直送到自己國境之外。齊桓公問管仲:“諸侯互相送行,本來就是能夠送出自己的國境的嗎?”管仲說:“如果不是送天子,就不可以送出國境。”齊桓公說:“是這樣,燕國國君是因為畏懼我才失禮的。我不能讓燕國國君失禮。”於是把燕國國君送他所到的地方都割讓給了燕國。其他諸侯聽說這件事後,都到齊國來朝見桓公。《詩經》上說:“恭敬地做好你本職的工作,喜愛正直的人士。神聽到了這件事,也會幫助你獲得很大的福祉。”
(整理自孫立堯注譯:《新譯韓詩外傳》,臺北三民書局2012年版。經義為原書“研析”部分,文章並不代表本網觀點;標題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