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孫立堯 發布時間: 2022-04-21
經義
《尚書》中說“滿招損,謙受益”,本章所說的也是這個道理。子路盛服而見孔子,孔子認為他這種形態不謙抑,所以說他不能進步,這當然只是事物的一端。推而言之,人的自滿也是一種“盈”的狀態,只不過是自以為到達滿盈而已,這比上兩章所說的滿盈狀態還要糟糕,這可以體現在平日的言語、行動乃至神態之中,驕傲自滿的人當然不會再進步,因為他不會再接納新的知識,好比是一條沙漠中的河流,只會一日比一日枯涸,而長江卻在其行進的過程中不斷接納新的河流,所以從涓涓細流變成壯觀的洪流。
經文
傳曰:子路盛服以見孔子,孔子曰:“由,
語譯
古書上說:子路穿著華麗的衣服去見孔子,孔子說:“由!你穿著這麼華麗的衣服幹什
麼呢?以前長江發源於岷山,水流剛開始流出的時候,還不足以浮起一只酒杯。等到它到達江邊渡口的時候,如果不將船並到一起,不躲避大風,就沒有辦法渡江。這難道不是因為很多的河流彙聚到一起的原因嗎?現在你穿的衣服很華麗,臉色氣色充盈,天下還有誰能夠幫你進步呢?子路快步走出,換了服裝進來,很恭敬的樣子。孔子說:“由!你記住,我來告訴你。出言謹慎的人不會喧嘩,行動謹慎的人不會自誇。從他臉色上就能夠看出他知識的人,即使有長處,他也是一個小人。所以君子知道的東西就說自己知道,不知道的東西就說自己不知道,這是說話最重要的地方。有能力做的事情就說自己能做,沒有能力做的事情就說自己不能做,這是行為最重要的地方。說話能夠達到它最重要的地方,這就是有智慧;行動能夠達到它最重要的地方,這就是有仁德。既有智慧又有仁德,還能有什麼增益之處呢?”《詩經》上說:“商湯謙卑不殆,聖明恭謹之德日益升起。”
(整理自孫立堯注譯:《新譯韓詩外傳》,臺北三民書局2012年版。經義為原書“研析”部分,文章並不代表本網觀點;標題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