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孫立堯 發布時間: 2022-04-21
經義:
就周公的地位而言,他已經到達了一個極致,可謂是“盈滿”了,但是他卻能夠躬自謙抑,尋訪天下的賢士如有不足,主動將自己的地位放低,以朋友、學生的身分走訪賢人逸士。天子的地位已經沒有辦法再高了,但這樣的地位卻是非常危險的,措置稍有不當,便會對天下國家乃至於自己造成極大的危害,《周易》中所謂的“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在今天看來,仍然是具有相當深刻的啟發意義的。
經文:
周公踐天子之位七年,
語譯:
周公代理天子之位的七年之中,他拿著禮物把對方當作老師去拜見的人有十個,用朋友
的禮儀去見面的有十二個人,他首先去拜訪住在陋巷貧屋裏的人有四十九個,時常向他進獻善言的人有一百人,教導他的人有一千個,到他的宮廷裏朝見的人有一萬個。周成王封伯禽為魯地的國君,周公告誡他說:“去吧,不要因為你是魯國的國君就對士人驕慢。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又幫助成王治理天下,我的地位對於天下人來說也不算低了。但是我為了接見天下的士人,洗頭的時候還經常將頭發擰幹,吃飯的時候還時常將吃到嘴裏的飯吐出來,只擔心會失去天下的賢士。我聽說過,德行寬廣的人,用恭敬心來保持它,就很光榮;土地廣大的人,用節儉來保持它,就很安定;職位高而俸祿厚的人,用謙卑來保持它,就能夠顯達;人民眾多武力強盛的,用畏懼來保持它,就會勝利;聰明智慧的人,要用淳樸如愚來保持它,就會良善;博學多聞記憶力強的人,用淺顯來保持它,就很明智。這六個方面,都是謙抑的道德。一個人能夠有天子的高貴,有四海的富有,靠的就是這種道德。不謙抑而失掉天下,喪失了自己生命的,夏桀、商紂就是這樣,難道不應該謹慎嗎?所以《周易》裏有一種道理,從大的方面來說,足以守住天下,從次一等來說,足以守住他的國家,從最貼近個人的方面來說,也足以保持自己的生命,這就是謙遜。上天的道理是減損盈滿的,而補充不足的;大地的道理是改變盈滿的,而補給不足的;鬼神的道理是損害盈滿的,而加福於謙抑不足的;人間的道理是厭惡盈滿的,而喜好謙抑不足的。所以衣服做成了一定要將它剪開做成衣襟,宮室蓋好了一定要缺損一個角落,房屋做好了一定要給它加上一些不足之處,以表示它沒有完成,因為上天的道理是這樣的。《周易》裏面說:‘謙遜,能夠通達,君子有他的善終,吉利。’《詩經》上說:‘商湯謙卑不殆,聖明恭謹之德日益升起。’要以此為戒啊!不要因為自己是魯國國君就驕慢士人。
(整理自孫立堯注譯:《新譯韓詩外傳》,臺北三民書局2012年版。經義為原書“研析”部分,文章並不代表本網觀點;標題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