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孫立堯 發布時間: 2022-04-20
經義:
水滿則溢,月盈則虧,這是自然界的現象,它常常被用來比喻人事。人事之中,事物到達了一個極致必定會向另一極走去,比如說身居最高的位置,事業發展到最巔峰,在它沒有可以再進步的時候,自然就會走向衰落。怎麼樣應對這種情況呢?就是用和它相反一極來抑制它。孔子所說的“德行寬裕者,守之以恭;土地廣大者,守之以儉;祿位尊盛者,守之以卑;人眾兵強者,守之以畏;聰明睿智者,守之以愚;博聞強記者,守之以淺”,都是在各方保持盈滿的策略。古人對這一點頗有畏懼,《周易》裏說:“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其唯聖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
經文:
孔子觀於周廟,有
語譯:
孔子參觀周朝的宗廟,看了一只傾斜的器具。孔子問看守宗廟的人說:“這是什麼器具?”看守的人回答說:“這是君王放在座右的器具。”孔子說:“我聽說放在座右的器具,
將它裝滿了水它就會傾覆,空置著就會傾斜,加水正好加到它的一半,就會保持平正,是這樣嗎?”守廟的人回答說:“是這樣。”孔子讓子路去取一些水來試驗,果然是盛滿了就傾覆,加水加到一半它就保持平正,空放著就傾斜。孔子感歎地說:“哎呀,哪里有滿了之後不傾覆的呢!”子路問道:“保持盈滿有什麼方法嗎?”孔子說:“保持盈滿的方法,就是謙抑而減損它。”子路問:“減損它有什麼辦法嗎?”孔子說:“德行寬廣的人,用恭敬心來保持它;土地廣大的人,用節儉來保持它;職位高而俸祿厚的人,用謙卑來保持它;人民眾多武力強盛的人,要用畏懼來保持它;聰明智慧的人,要用淳樸如愚來保持它;博學多聞記憶力強的人,要用淺顯來保持它。這就叫做謙抑減損。《詩經》上說:“商湯謙卑不殆,聖明恭謹之德日益升起。”
(整理自孫立堯注譯:《新譯韓詩外傳》,臺北三民書局2012年版。經義為原書“研析”部分,文章並不代表本網觀點;標題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