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何以樂於山(《韓詩外傳·卷三•第二十六章》)
作者: 孫立堯 發布時間: 2022-04-19
經義:
仁厚的人之所以樂於山,也就是自比於山。山在天地之間非常崇高,有相當大的包容性,飛鳥走獸、草木萬物都可以在那裏生息,所有人都可以從它那裏取得他所需用的東西。仁厚的人也是這樣,他給予而無所索取,正因為他所具備的這一種包容性,所以也就彰顯了他的崇高性。
經文:
問者曰:“夫仁者何以樂於山也?”曰:“夫山者萬民之所瞻仰也。草木生焉,萬物
語譯:
提問的人說:“有仁德的人為什麼喜歡山呢?”回答說:“山是老百姓所瞻仰的,草木
在那裏生長,萬物在那裏生長,飛鳥在那裏棲止,走獸在那裏休息,四方的人都從那裏取他們所要的東西。雲從那裏出來,風從那裏吹來,高高聳立在天地之間,天地因此而成形,國家因此而得到安寧,這就是有仁德的人喜歡山的原因。《詩經》上說:“那高峻的泰山,是魯國人所瞻仰的。”說的就是喜歡山啊。”
(整理自孫立堯注譯:《新譯韓詩外傳》,臺北三民書局2012年版。經義為原書“研析”部分,文章並不代表本網觀點;標題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