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之治下人民安康(《韓詩外傳·卷三•第十章)

作者: 孫立堯   發布時間: 2022-04-14

經義:

本章主旨是說國家安定的時候,各種不合適的疾病便不會發生。因為任用賢醫的緣故。推而廣之,只有任用賢能的人,國家才能夠太平,賢醫當然只是有賢能之中的一部分而已。所以,也可以將這一章看成是和上一章類似的比喻。

經文:

傳曰:太平之時,無瘖、𤼃、跛、眇、尫、蹇、侏儒、折短。父不哭子,兄不哭弟。道無繈負遺育。然各以其終者,賢醫之用也。故安止平正,除疾之道無他焉,用賢而已矣。《詩》曰:“有瞽有瞽,在周之庭。”紂之餘民也。

語譯:

古書上說:天下太平的時候,沒有啞、聾、腳有殘疾、瞎眼睛、身材彎曲跛足、身材矮

小、夭折等疾病。父親不會因為兒子比自己早死而哭,哥哥不會因為弟弟比自己早死而哭,路上也不會有用繈褓裹起來的棄嬰。這樣每個人按照自己的長幼次序而得到善終,是任用賢能醫生的緣故。所以得到安定和平、除去疾病的方法沒有別的,就是任用賢能。《詩經》上說:“盲樂師啊盲樂師,在周朝宗廟的大庭上。”這些樂師是商代遺民。

(整理自孫立堯注譯:《新譯韓詩外傳》,臺北三民書局2012年版。經義為原書“研析”部分,文章並不代表本網觀點;標題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