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治病之術比喻治國之術(《韓詩外傳·卷三•第九章)

作者: 孫立堯   發布時間: 2022-04-14

經義:

本章是以人的疾病來比喻政治,治理國家也如同治病一樣,如果沒有一個好醫生,當然不能將病治好;同樣地,如果沒有好的大臣,國家也不會被治理好。將國家比喻成人的身體,這是最常見的比喻之一。如果希望身體能夠健壯,必須要採取一切措施去保養它、鍛練它,如果某一方面出現問題,就會引起整個身體的不適,甚至於引發其他疾病,政治也是一樣。如果治理天下國家者能夠明白這個道理,像保護自己的身體一樣保護自己的國家和人民,那麼這個國家一定會興旺發達起來。

經文:

人主之疾,十有二,非有賢醫,莫能治也。何謂十二發?痿、蹶、逆、脹、滿、支、膈、盲、煩、喘、痺、風,此之曰十二發。賢醫治之如何?曰:省事輕刑,則痿不作;無使小民饑寒,則蹶不作;無令財貨上流,則逆不作;無令倉廩積腐,則脹不作;無使府庫充實,則滿不作;無使群臣縱恣,則支不作;無使下情不上通,則隔不作;上材恤下,則盲不作;法令奉行,則煩不作;無使下怨,則喘不作;無使賢人伏匿,則痺不作;無使百姓歌吟誹謗,則風不作。夫重臣群下者,人主之心腹支體也。心腹支體無疾,則人主無疾矣。故非有賢醫,莫能治也。皆有此十二疾,而不用賢醫,則國非其國也。《詩》曰:“多將熇熇,不可救藥。”終亦必亡而已矣。故賢醫用則眾庶無疾,況人主乎?

語譯:

君主的疾病發作起來有十二種,如果沒有賢能的醫生是治不好的。什麼是發作起來

的十二種疾病?就是痿,蹶,逆,脹,滿,支,膈,盲,煩,喘,痹,風十二種,叫做十二發。賢能的醫生怎麼樣去治它呢?答案就是:減少百姓的勞作之事,減輕刑罰,就不會發生萎縮的疾病;不要讓老百姓受餓受寒,逆冷昏倒的疾病就不會發作;不要讓賄賂公行,氣不順的疾病就不會發作;不要讓倉庫裏堆積了過多的糧食而腐敗,腹脹的疾病就不會發作;不要讓國家的倉庫裏堆滿了各種財物,胸脹的疾病就不會發作;不要讓群臣放縱沒有約束,四肢的疾病就不會發作;不要讓老百姓的下情不能夠上達執政者,那麼膈膜上下不通的疾病就不會發作;崇尚有才能的人,體恤下情,眼睛看不清的疾病就不會發作;國家法令能夠得到很好的執行,那麼煩躁的疾病就不會發作;不要讓老百姓怨恨,那麼哮喘的疾病就不會發作;不要讓賢人隱藏起來,那麼麻痹的疾病就不會發作;不要讓老百姓用歌謠來表達對政治的不滿,那麼風疾就不會發作。大臣和老百姓是國君的心腹和四肢,心腹和四肢沒有疾病,那麼國君也就沒有疾病。所以沒有賢能的醫生,是沒有辦法治好的。人君都有這十二種疾病,如果不用賢能的醫生來治療,那麼國家就不成為一個國家了。《詩經》上說:“多行暴政,就會像火勢蔓延那樣不可收拾,沒有藥可以治好它。”最後國家必定要滅亡。所以任用賢能的醫生,老百姓都會沒有疾病,何況是國君呢?

(整理自孫立堯注譯:《新譯韓詩外傳》,臺北三民書局2012年版。經義為原書“研析”部分,文章並不代表本網觀點;標題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