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政的根本是激勵善行(《韓詩外傳·卷三•第四章) ​

作者: 孫立堯   發布時間: 2022-04-13

經義:

善政的根本是激勵善行。在清明的政治環境下,一切都顯得很有原則和秩序:以人的功勞、道德才能來授官,是非了然,賞罰分明,這樣的社會能夠讓老百姓知道去做什麼,知道怎樣去做,人人能夠稱職,人人安守本分。這是一種公平合理的、有希望的社會。如果違反了這樣的原則,那麼國家和社會便會陷入混亂之中,老百姓也無法安守本分,也不知道應該做些什麼,那是一種沒有希望的社會。

經文:

王者之論德也,而不尊無功,不官無德,不誅無罪,朝無位,民無幸生,故賢使能,而等級不;折暴禁悍,而刑罰不過。百姓曉然,皆知夫為善於家,取賞於朝也;為不善於幽,而蒙刑於顯。夫是之謂定論,是王者之。《詩》曰:“明昭有周,式序在位。”

語譯:

王者評定人的道德才能,不讓無功的人尊貴,不讓沒有德行的人做官,不誅殺沒有罪過

的人,朝廷裏沒有人僥倖地獲得官位,百姓沒有僥倖偷生的。所以崇尚賢德的人,任用有才能的人,官爵等級不超過自己所應得的;懲治暴亂的人,禁止兇悍的人,刑罰適中。老百姓都知道,在家裏做善事會在朝廷得到賞賜;在背地裏做壞事會在大庭廣眾中受到刑罰。這就是確定無疑的,這是王者的德行。《詩經》上說:“周朝道德光明,滿朝在位者各稱其職。”

(整理自孫立堯注譯:《新譯韓詩外傳》,臺北三民書局2012年版。經義為原書“研析”部分,文章並不代表本網觀點;標題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