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孫立堯 發布時間: 2022-04-13
經義:
因天道而修人事,在今天看來是一種不合道理的事情,但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對人而言,常常保持一種戰兢惕厲之心,對於做好人事是有幫助的,不至於讓人膽大妄為,做出更多危害社會國家的事。所謂“畏天之威”,對於抑制古代君王的恣肆行為,還是發揮了一定作用的。商湯因為出現了奇異之事,轉而加強對自己政事的處理,也是對國家百姓有益的。
經文:
有殷之時,
語譯:
殷朝的時候,有楮樹生長在湯的王廷上,三天後就長得有兩手合抱那麼大。湯問伊尹說:“這是什麼東西?”伊尹說:“這是楮樹。”湯問:“為什麼會生在這裏呢?”伊尹說:“楮樹生長在水澤地帶,是一種野生的植物。現在生長在天子的朝廷,恐怕是不吉利。”湯說:“怎麼辦?”伊尹說:“我聽說妖孽是禍患的先兆,禎祥是福祉的先兆。見到妖孽去做善事,那麼禍患就不會來;見到禎祥而做壞事,那麼福祉也不會來。”湯於是齋戒,安靜獨處,早起晚睡,弔唁有喪事的人,問候生病的人,赦免有罪過的人,賑濟貧窮的人。七天之後,楮樹死亡了,妖孽沒有出現,國家昌盛起來。《詩經》上說:“敬畏天的威靈,這樣才能安定天下。”
(整理自孫立堯注譯:《新譯韓詩外傳》,臺北三民書局2012年版。經義為原書“研析”部分,文章並不代表本網觀點;標題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