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孫立堯 發布時間: 2022-04-13
經義:
返樸歸真是後世很多人都喜歡去說的道理,這常常被視為是道家的學說,但是儒家有時也有這樣的思想在裏面。當然,我們今天可以認為,古代之所以只用些簡樸的東西,是因為當的社會生產力水準不高,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這當然沒有錯;但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分析,那我們今天很多東西實際上並不是一種必需品,卻引發人對於這種非必需品的追求,反觀《老子》中所說的:“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那麼推崇古人簡樸的觀點,倒對社會安定有好處。
經文:
傳曰:昔者舜
語譯:
古書上說:從前舜的生活簡樸,炊具裏面沒有肉類,所以在下的老百姓也不會因佔有過多而受到罪罰;他用瓦制的食器吃飯,用瓦做的器皿喝湯,而農民也不會因致力於做更好的食器而受罰;他穿鹿皮獸領的衣服,女子也不會因去製作工巧的衣服而受罰;法令簡單就容易遵守,事情少就容易做,老百姓不會因觸犯國家的政令而受罰。所以掌握到大道的人能夠寬容,具有偉大德行的人能夠接近在下面的老百姓。聖人作為很少,所以常常能夠做出偉大的事情來。古書上說:“平易簡單就可以得到天下的道理。”忠心容易合於禮儀,誠懇容易說話,賢良的人容易做良民,工匠靈巧容易處理材料。《詩經》上說:“岐山下有平坦的道路,其子子孫孫永遠要保有它。”
(整理自孫立堯注譯:《新譯韓詩外傳》,臺北三民書局2012年版。經義為原書“研析”部分,文章並不代表本網觀點;標題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