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心致志是治氣養心最切要的辦法(《韓詩外傳·卷二·第三十一》)

作者: 孫立堯   發布時間: 2022-04-10

 經義:

人生來便會有各種不同的稟賦,這種稟賦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好的要保持,不好的要去除,這就需要“治氣養心”。治氣養心猶如對症下藥,對於不同的習氣,要用不同的方法來調養,所以本章裏舉了不同品性應該如何調養。但是治氣養心也有共同的方法,那就是在守禮、得師的情形下,專心致志地調和自己的心思,能夠專心致志,是治氣養心的最切要的辦法,如果堅持不懈,最後便能夠乃達到化境。

經文:

夫治氣養心之術:血氣剛強,則【1】之以調和;智慮潛深,則一之以易諒【2】;勇毅強果,則輔之以道術;齊給便捷【3】,則安之以靜退;卑攝【4】貪利,則【5】之以高志;容眾好散【6】,則【7】之以師友;怠慢【8】棄,則【9】之以禍災;願婉端愨【10】,則合之以禮樂。凡治氣養心之術,莫【11】由禮,莫優得師,莫慎一好。好一則博,博則精,精則神,神則化。是以君子務結心乎一也。《詩》曰:“淑人君子,其儀一兮。其儀一兮,心如結兮。”

語譯:

治理內氣和培養心志的方法:對於血氣方剛的人,就讓他致力於調和,使他平靜柔和;對於思慮深沉的人,就讓他專一於平易正直;對於勇敢有毅力而堅強果斷的人,就用正道來輔助他;對於言行舉止過於敏捷的人,就用安靜和緩來使他安定;對於意志卑下、貪圖利益的人,就用高尚的意志來提高他;對於平凡懶散的人,就用老師和朋友來感化他;對於懈怠自輕的人,就用災禍來使他畏懼;對於謹慎和順、正直誠實的人,就用禮樂來薰陶他。治理內氣培養心志的方法,以守禮最為直接,以得到良師為最好,最慎重的是能夠專一自己的愛好。愛好專一才能夠學問廣博,學問廣博才能夠精深,學問精深之後就能夠神妙,神妙之後才能夠達到化境。所以君子必須使自己的心集中在一處。《詩經》上說:“善人君子,他們的言行是一致的。他們的言行一致,心思固結在一處。”

(整理自孫立堯注譯:《新譯韓詩外傳》,臺北三民書局2012年版。經義為原書“研析”部分,文章並不代表本網觀點;標題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