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也影響人事(《韓詩外傳·卷二·第三十》)

作者: 孫立堯   發布時間: 2022-04-10

經義:

《韓詩外傳》並不是一部思想統一的著作,而是雜集了許多家的思想,因此本章和第六章的內容正好相反,第六章講的是注重人事,天道對人事的影響不大;這一章所講的卻是天道對於人道有很大影響。國家有道,便會陰陽調和,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相反,如果國家無道,便會出現很多季節上的災異,五穀不熟,疾病叢生。這一章倒是能代表漢代人重人天感應的普遍思想。

經文:

傳曰:國無道則飄風厲疾,暴雨折木,陰陽錯,夏寒冬溫,春熱秋,日月無光,星辰錯行,民多疾病,國多不祥,群生不壽,而五穀不登。當成周之時,陰陽調,寒暑平,群生遂,萬物寧,故曰:其治,其樂連,其驅馬舒,其民依依,其行遲遲其意好好。《詩》曰:“匪風發兮,匪車揭兮,顧瞻周道,中心怛兮。”

語譯:

古書上說:國家政治不合正道,就會刮起迅猛的暴風,暴雨折斷樹木,陰陽之氣也會錯亂,夏天寒冷,冬天溫暖,春天燥熱,秋天開花,太陽和月亮都暗淡無光,星辰運行錯亂,老百姓的疾病增多,國家出現很多災異,眾生壽命不長,各種穀物都不成熟。東周的時候,陰陽調和,冬夏平穩,眾生安定,萬物安寧。所以說:它的風俗好,老百姓的快樂連續不斷,駕馬很舒緩,老百姓很柔順,行動從容不迫,心意很善良。《詩經》上說:“暴風吹起來了,車馬驅馳得很快。我瞻望周朝的清明政治,心中感到很悲傷。”

(整理自孫立堯注譯:《新譯韓詩外傳》,臺北三民書局2012年版。經義為原書“研析”部分,文章並不代表本網觀點;標題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