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不可不重視威儀(《韓詩外傳·卷二·第二十八章》)
作者: 孫立堯 發布時間: 2022-04-09
經義:
古人重視威儀,因為古代相信人表裏一致,所以說“誠於中,形於外”。一般而言,威儀是能夠引起人的尊重崇敬之心的,如果是真正發乎內心的威儀,那麼對於他人而言,即使不聞其聲音,不見其行事,自然會有一種感人的力量,這便是一種道德的力量。如果純粹是一種外在的打扮,那當然是達不到這樣的效果的。
經文:
上之人所遇,
語譯:
在上位的人,人們最先看到的是其容貌,其次是其聲音,最後才是其行事。所以一望而知道他適宜做人君的,是他的容貌;接近他之後,知道他是可以信任的,看的是他的表情;說出來安定而適中的,是他的言語;長久相處而覺得他有值得學習的地方,是他的行為。所以君子的容貌表情,天下人都把它當成準則來瞻望,不須要假借語言,就知道他適合做人民的君主。《詩經》上說:“臉色紅潤得像塗上了紅顏料,那就是我們的君王啊!”
(整理自孫立堯注譯:《新譯韓詩外傳》,臺北三民書局2012年版。經義為原書“研析”部分,文章並不代表本網觀點;標題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