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孫立堯 發布時間: 2022-04-08
經義: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有的人以社會價值為重,有的人以個人價值為重。楚狂接輿是古代的佯狂隱者之一,當然是更注重個人價值的。《論語·微子》裏面記載了他經過孔子前面時所唱的歌說:“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由此看,接輿未必是一個天生的避世者,只是因為社會已經不可救藥,所以才佯狂避世,因而他也勸孔子退隱,不要“知其不可而為之”。孔子卻是一個更重社會價值的人,因此他們兩個人在觀念上不一致。這一章裏提到的接輿之妻,當然也是一個避世者,她所說的“義”,只是個人的價值。能夠實現社會價值固然很好,但是在這種價值不能夠實現的時候,那麼保持人格的獨立,不去隨波逐流,也是一件可貴的事情,因此儒家也比較推重所謂的“狂狷”一類的人。
經文
語譯:
楚國的狂人接輿自己耕地來養活自己,其妻子到集市上還沒回來。楚王派遣使者送給他黃金一百鎰,到家去拜訪他,說:“大王讓我奉上黃金百鎰,希望請您來治理河南。”接輿笑而不答。使者沒有得到他回答的言辭,便離開了。其妻從集上回來,說:“你年輕時候講求道義,難道到年紀大了反而要失掉了嗎?門前的車輪痕跡怎麼這麼深呢?難道你和一些貴人有所交往嗎?”接輿說:“今天大王派遣使者送給我黃金一百鎰,想讓我去治理河南。”他的妻子說:“難道你答應他了嗎?”接輿說:“沒有。”其妻說:“不遵守國君的命令,這是不忠誠。遵守它,就放棄了道義。不如離開這個地方吧。”於是丈夫背負著鍋和炊具,妻子頭頂著織具,改變了自己的名字,沒有人知道他們到什麼地方去了。《論語》中說:“臉色一動,鳥就飛了起來,盤旋了一陣子,又停了下來。”說的就是接輿的妻子啊。《詩經》上說:“我將要離開你,到那快樂的國土去。樂土啊樂土,才是我真正安身的所在。”
(整理自孫立堯注譯:《新譯韓詩外傳》,臺北三民書局2012年版。經義為原書“研析”部分,文章並不代表本網觀點;標題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