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孫立堯 發布時間: 2022-04-07
經義:
商容是傳說中有賢德的人,《史記·周本紀》中曾說武王“表商容之閭”,但其生平事蹟不可考。據本章所記載來看,他是一個很有自知之明的人。就其道德而論,他能夠心憂天下,只是沒有成功,所以在武王讓他去做三公的時候,他說自己沒有做三公的才能,“愚”而且“無勇”。這種行為是值得稱道的,人貴有自知之明,瞭解自己的才能,這樣做事才不會盲目,否則佔據一個位置卻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那還不如讓能力超過自己的人去做。
經文:
語譯:
商容曾經手裏拿著雉羽和籥笛,依靠一些養馬的人,想去感化商紂王,但是沒有能夠做到,於是離開了,隱居在太行山。等到周武王戰勝了殷紂,做了天子,想任命商容為三公。他推辭說:“我曾經依靠一些養馬的人,想去感化紂王,但是沒有能夠做到,這說明我的愚蠢。沒有能夠以死諫爭,卻隱居起來,說明我不勇敢。愚蠢而不勇敢,達不到做三公的要求。”
於是堅決推辭,不接受武王的任命。有道德的人聽說了這件事評論說:“商容可以說是能夠自我反省,而不妄言自己的才能了。此人是個君子啊,和那些吃白食的人離得很遠。”《詩經》上說:“那個君子啊,他是不吃白食的呀。”說的就是商先生這樣的人。
(整理自孫立堯注譯:《新譯韓詩外傳》,臺北三民書局2012年版。經義為原書“研析”部分,文章並不代表本網觀點;標題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