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隨波逐流(《韓詩外傳·卷二·第十八章》)

作者: 孫立堯   發布時間: 2022-04-05

經義:

本章裏述了古代社會中“君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大體上可以用“中庸”來概括,他做事情總是有一定的限度,既不太過,也不會不及。人們可以很容易地和他結交,但違背他原則的事情他也決不會去做。雖然對患難有所畏懼,但並不回避為道義而死。雖然也追求利益但是本身卻廉潔正直。孔子說過:“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經文:

君子易和而難狎也,易懼而不可劫也,畏患而不避義死,好利而不為所非,交親而不比,言辯而不亂,蕩蕩乎,其易不可失也,乎,其廉而不劌也。溫乎,其仁厚之大也,超乎,其有以殊於世也。《詩》曰:“美如玉,美如玉,殊異乎公族。”

語譯:

君子容易和他相結交但是難以輕侮他,容易使他憂懼但不能夠威脅劫持他,畏懼禍患,但是不躲避正義的犧牲,愛好利益但不做他認為不正確的事情,相互親近但不去結黨營私,言辭明白不雜亂。他的道德多麼寬廣啊,平易而不放縱。他是多麼廉潔啊,為人正直,但是對人不會有傷害。他是多麼溫和啊,他的仁德敦厚非常廣大。他是多麼高明啊,他與世俗之人多有不同。《詩經》上說:“他的德行像玉一樣美好,像玉一樣美好,和一般的貴族絕不相同。”

(整理自孫立堯注譯:《新譯韓詩外傳》,臺北三民書局2012年版。經義為原書“研析”部分,文章並不代表本網觀點;標題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