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於律己,寬於對人(《韓詩外傳·卷二·第十五章》)
作者: 孫立堯 發布時間: 2022-04-03
經義:
蘧伯玉是古代社會的德行典範。這樣的人自己的要求永遠是最高的,對別人的要求卻並不高。即使在古代社會這也是很難得的,在今天這樣的人當然就更少了,因此更值得我們去學習。如果人人都能以律己作為第一要務,“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的話,那麼整個社會的風氣便會一日好過一日。
經文:
外寬而內直,自設於
語譯:
外表寬厚而內心正直,不斷規範自己的言行。糾正自己的過錯,卻不計較別人的過失,遇到不得志時也不會憂愁,這是蘧伯玉的行為。所以做父親的希望有他這樣的人做兒子,做兒子的希望有他這樣的人做父親,做人君主的希望有這樣的人做他的大臣,做人臣子的希望有這樣的人做國君。名聲顯著在各國諸侯之中,天下的人都希望能與他結交。《詩經》上說:“這個人是國家的賢人。”這是君子的行為。
(整理自孫立堯注譯:《新譯韓詩外傳》,臺北三民書局2012年版。經義為原書“研析”部分,文章並不代表本網觀點;標題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