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孫立堯 發布時間: 2022-04-02
經義:
困獸猶鬥,窮極思亂,治理天下如果不懂得人民的疾苦,沒有不失敗的。古人很重視民力,君主也應該知道對於老百姓來說,任何使用民力的事情都有一個限度,如果將這些事情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內,也許沒有問題。但最重要的還是要能夠得民心,得民心就要為老百姓著想,那樣的話,即使遇到困難局面,老百姓也不至於背叛。孟子曾說過:“以佚道使民,雖勞不怨。以生道殺民,雖死不怨殺者。”這一章裏所講的道理也是一樣的,善於駕馬的人一定會讓馬跑得不累,自願而且快樂。執政者對待老百姓如果也能從這裏面吸取一些道理,對於治國同樣是有好處的。
經文:
語義:
顏淵侍奉魯定公在臺上坐著。東野畢在台下駕馭馬車。魯定公說:“東野畢駕車技術真好啊!”顏淵說:“他的技術好是好,但是馬將要跑掉。”魯定公不高興,將顏淵的話告訴左右說:“我聽說有道德的人不說別人的壞話,難道有道德的人也會說別人的壞話嗎?”顏淵於是告退。一會兒管馬的人告訴魯定公,東野畢的馬跑掉了。魯定公跨過席子,站起來說:“趕快駕馬將顏淵召回來。”顏淵到了以後,魯定公問他:“剛才我說‘東野畢駕車的技術真好啊!’你說‘他的技術好是好,但是馬將要跑掉。’你是怎麼知道的?”顏淵說:“我是通過政事知道的。以前舜善於使用人,而造父善於使用馬。舜不把他的老百姓使用到極限,造父也不讓他的馬疲憊到極限。所以舜沒有跑掉的老百姓,而造父也沒有跑掉的馬。現在東野畢登上馬車,拿起韁繩,馬嚼子和馬的身體都很端正;駕起馬來讓它們轉彎,慢跑,疾馳。動作整齊像是有禮文的樣子,這些都做到了;然後讓它經歷險阻,跑到很遠的地方,馬的力氣已用盡,但他還是不斷地用馬鞭子驅趕它們,所以我知道馬將跑掉。”魯定公說:“說得很好。可以進一步給我講講。”顏淵說:“野獸到了困窘的地步就會亂咬,鳥到了困窘的地步就會亂啄,人到了困窘的時候就會變得狡詐。從古到今,讓百姓困窘而能夠不危險的君主,還沒有見到過。《詩經》上說:‘手裏拿著馬韁繩像是絲繩那樣整齊,兩旁的驂馬像是跳舞那樣合乎節奏。’說的就是善於駕馭的道理啊。”魯定公說:“這是我的過錯。”
(整理自孫立堯注譯:《新譯韓詩外傳》,臺北三民書局2012年版。經義為原書“研析”部分,文章並不代表本網觀點;標題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