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者易愧而輕死(韓詩外傳·卷一·第二十七章)

作者: 孫立堯   發布時間: 2022-03-29

經義:

本章與上兩章的意義相關聯,鮑焦的形象和申徒狄也大致相當。鮑焦認為“世不己知”、“上不己用”,在子貢一番言論的激勵之下,因此“立槁於洛水之上”,也印證了他自己的話是“廉者易愧而輕死”。為了自己的名節,生死對於他們算不得什麼,然而每人的志向和稟賦各不相同,鮑焦、申徒狄的選擇也是一種價值觀,用孟子的話來說:“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伯夷與鮑焦、申徒狄是屬於同一類型的人,而孟子這句話也正體現了他們的立頑起懦的價值。

經文:

鮑焦衣弊膚挈畚捋蔬,遇子貢於道。子貢曰:“吾子何以至於此也?”鮑焦曰:“天下之遺德教者眾矣,吾何以不至於此也?吾聞之,世不己知而行之不已者,是行也;上不己用而之不已者,是毀廉也。行爽廉毀,然且弗舍,惑於利者也。” 

   子貢曰:“吾聞之,其世者不生其利,其君者不履其土。非其世而持其蔬。《詩》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此誰有之哉?”

鮑焦曰:“於戲!吾聞賢者重進而輕退,廉者易愧而輕死。”於是棄其蔬而立槁於洛水之上。君子聞之,曰:“廉夫剛哉!夫山銳則不高,水徑則不深,行磏者其德不厚,志與天地擬者其為人不祥。鮑焦可謂不祥矣,其節度淺深適至於是矣。”

《詩》云:“亦已焉哉。天實為之,謂之何哉!”

語義:

鮑焦衣服破了,皮膚都露了出來,拿著簸箕采蔬菜,在路上遇到子貢。子貢說:“你怎麼到了這種地步?”鮑焦回答說:“天下已經遺棄了很多有道德的人,我怎麼會不到這樣的地步呢? 我聽說過,世上的人不了解我,可是我仍然要不停地去做,這是一種錯謬的行為;在上者不重用我,可是我仍然不停地去請求的,這就敗壞了廉潔的德行。一個人行為有錯謬,廉潔的德行就敗壞了,可是卻仍不放棄,因為被利益所迷惑了。”

子貢說:“我聽說,批評他所處的時代的人,不從其中取得利益;指責他國君昏庸的人,就不踏在他的國土上。現在你批評你所處的時代污濁,卻在這裏采蔬菜。《詩經》上說:‘遍天下沒有一個地方不是天子的土地。。你所站立的土地,所採摘的蔬菜又是誰所有的呢?”

鮑焦說:“哎,我聽說有賢德的人不輕易地去做官,卻輕易地辭去官位;廉潔的人容易感到慚愧,把死亡看得很輕易。”於是就拋棄蔬菜,站在洛水旁絕食,像樹木一樣枯槁而死。有德行的人聽說了這件事評論說:“鮑焦的行為是多麼廉潔而剛毅啊!如果山過於尖銳,就不會太高;水流過直,就不會淵深;行為廉潔的人,他的道德就不會深厚,志向想要和天地一樣的,他是不幸的人。鮑焦可以說是不幸啊,上天所賦予他的城府,只是到這種程度罷了。”

《詩經》上說:“算了吧,既然這樣,實在是上天的安排,還有什麼辦法呢!”

(整理自孫立堯注譯:《新譯韓詩外傳》,臺北三民書局2012年版。經義為原書“研析”部分,文章並不代表本網觀點;標題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