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徒狄投河廉而非仁(韓詩外傳·卷一·第二十六章)

作者: 孫立堯   發布時間: 2022-03-28

經義:

這一章用申徒狄的具體事例來說明“廉”的形象。申徒狄身處污濁之世,不為世所用,因此自沉於河而死,這是一種“廉者”的典型。但是君子評價說他還沒有達到“仁”的境地,這裏的“仁”大約相當於上一章的“聖仁”。這樣的人當然類似於我們今天憤世嫉俗者的形象,雖然對於社會本身沒有什麼具體的貢獻,但從警醒世人的角度來看,仍有價值。

經文:

申徒狄非其世,將自投於河。崔嘉聞而止之曰:“吾聞聖人仁士之於天地之間也,民之父母也。今為儒雅之故,不救溺人,可乎?”申徒狄曰:“不然。桀殺關龍逢紂殺王子比幹,而亡天下;吳殺子胥陳殺泄冶,而滅其國。故亡國殘家,非無聖智也,不用故也。”遂抱石而沉於河。君子聞之,曰:“廉矣。仁與,則吾未之見也。”《詩》曰:“天實為之,謂之何哉!”

語義:

申徒狄認為他所處的時代不好,準備投河自殺。崔嘉聽說了,就去制止他說:“我聽說有聖德的人和有仁心的人生活在天下之間,就好像老百姓的父母一樣。如果現在只是因為

怕沾濕了自己的腳,而不去拯救溺水的人,可以嗎?”申徒狄回答說:“不是這樣。夏桀殺了關龍逢,商紂殺了王子比幹,結果他們的天下都滅亡了;吳國殺掉伍子胥,陳國殺掉泄冶,結果他們的國家都滅亡了。所以被滅亡的國家,並不是因為其國沒有聖德之人和有智慧的人,而是因為他們不被他們的國君所任用。”於是抱著石頭投河而死。有道德的人聽說了這件事之後,就評論說:“申徒狄是一個清廉的人,至於說是不是仁,我還沒有看出來他具備仁德。”《詩經》上說:“老天一定要這樣做,又有什麼辦法呢!”

(整理自孫立堯注譯:《新譯韓詩外傳》,臺北三民書局2012年版。經義為原書“研析”部分,文章並不代表本網觀點;標題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