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以私害公(韓詩外傳·卷一·第二十一章)

作者: 孫立堯   發布時間: 2022-03-28

經義:

本章所說仍是“忠”與“孝”的問題,這兩個問題是古人所認為的“大節”,前人常說“忠孝不能兩全”’彷佛兩者是分離的;但兩者又有必然的聯繫,所以又說“求忠臣於孝子之門”。文中的莊之善,因為要為國君戰鬥而死,所以不能奉養自己的母親,他認為替國君獻出自己的生命,是一種大公無私的行為,而回家奉養自己的母親卻是一己的私心。然而取捨之際實際上要看哪一個更重要,“深則厲,淺則揭”的意思正是說,如果國家危難,那麼哪里還能夠顧及到一己之家?但是如果自己在不違背對國不忠的前提下,能夠更好地奉養自己的雙親,那麼還是要以孝道為主。

經文:

楚白公之難【1】,有仕之善【2】者,辭其母將死君。其母曰:“棄母而死君,可乎?”曰:“聞事君者【3】其祿而外其身。今之所以養母者,君之祿也,請往死之。”比至朝,三【4】車中。其僕曰:“子懼,何不【5】也?”曰:“懼,吾私也,死君,吾公也。吾聞君子不以私害公。”遂死之。君子聞之,曰:“好義哉,必矣夫!”

《詩》云:“深則厲,淺則揭。”此之謂也。

語義:

楚國白公勝作亂的時候,有個人叫莊之善,辭別他的母親,要為國君之難而死節。他的母親說:“捨棄母親而為國君死,可以嗎?”莊之善回答說:“我聽說侍奉國君的人接受了國君的俸祿,就不把自己的生命放在心上。我現在用來奉養母親的就是國君的俸祿,所以請為國君而死。”等他到達朝廷的時候,卻多次在戰車中跌倒。他的僕從對他說:“你既然這麼害怕,為什麼不回去呢?”莊之善回答說:“害怕,是我個人的私心;為國君死節,卻是我的公義。我聽說,有道德的人是不以私心而廢棄公義的。”於是戰死。君子聽到這樣的事情以後,就評論說:“愛好正義的人,必定能夠辦成事情的啊!”

《詩經》上說:“水深的時候就顧不得衣服沾濕,穿著衣服渡過水去。水淺的時候,就提起自己的下衣渡水,避免衣服被水沾濕。”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啊。 

(整理自孫立堯注譯:《新譯韓詩外傳》,臺北三民書局2012年版。經義為原書“研析”部分,文章並不代表本網觀點;標題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