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婦之道在適時,不可過早或過晚(韓詩外傳·卷一·第二十章)

作者: 孫立堯   發布時間: 2022-03-26

經義:

在古人看來,陰陽二氣化育天下,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如果撇開這一點不論,那麼這一章的主旨所說的實際上卻是男女夫婦之道。夫婦之道是五倫之一,人倫之始,但是也要適時而行,過早或過遲都不適宜;同時,必須要適當地節制情欲。如果剛具備生育能力,受到情欲的激發,從而放縱情欲,對於個人的身體健康是很不利的,甚至造成夭折。若到了“男年三十,女年二十”的時候,就已經很遲了,就像篇中所引的幾句與愛情、婚姻相關的詩一樣,其中雖然強調的仍是夫婦之道,但不免都是“急時辭也。”

經文:

傳曰:天地有合,則生氣有矣。陰陽消息,則變化有時矣。時得則治,時失則亂。故人生而不具者五:目無見,不能食,不能行,不能言,不能施化。三月微的,而後能見;七月而生齒,而後能食;期年髑就,而後能行;三年腦合,而後能言;十六精通,而後能施化。陰陽相反陰以陽變,陽以陰變。故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齒,十六而精化小通。女七月生齒,七歲而 齒,十四而精化小通。是故陽以陰變,陰以陽變。故不肖者精化始具,而生氣感動,觸情縱欲,反施化,是以年壽夭而不長也。

《詩》曰:“乃如之人兮,懷婚姻也,太無信也,不知命也。”賢者不然,精氣闐溢,而後傷時不可過也。不見道端,乃陳情欲,以歌道義。《詩》曰:“靜女其姝,俟我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躊躇】。”“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遠,曷云能來!”急時辭也,是故稱之日月也。

語義:

古書上說:天和地相會合,就產生神明的元氣;陰陽二氣的消滅和生長,在不同的時節產生萬物的變化。和這時節相契合就很安定,和這時節不相符合就很混亂。因而人生下來不具備的能力有五種:眼睛看不見,不能吃飯,不能行走,不能說話,不能生育。到三個月的時候眼睛就明亮了並開始轉動,然後才能夠看見東西;到七個月的時候長出了牙齒,然後才能吃東西,一周年的時候膝骨長成了,然後才能行走;到了三年的時間,囟門才完全閉合,然後才能說話;到十六歲的時候精氣暢通,才能生育後代。陰和陽互相轉化,陰因為陽而發生變化,陽因為陰而發生變化。所以男子八個月而生牙齒,到八歲的時候換牙齒,到十六歲的時候精氣化育的能力已稍微通暢。女子七個月生牙齒,到七歲的時候換牙齒,到十四歲的時候而精氣化育的能力稍微通暢。所以陽因為陰而發生變化,陰因為陽而發生變化。沒有賢德的人剛剛具備了生育能力,為生命中的氣息所觸動,觸發了情意,並違背生育的時節而放縱情欲,所以很快就夭折,生命不得長久。

《詩經》上說:“像這樣的一個人啊,一心想著婚嫁的事啊,不講究貞信啊,放縱情欲而不顧自己的生命啊!”有賢德的人不是這樣,等自己的精氣充滿了,然而才憂慮結婚的時節不可以錯過。但是看不見夫婦之道的端倪,於是才陳述自己的情欲,歌詠夫婦之道。《詩經》上說:“幽靜的女子非常美麗,在城角邊等候我。故意藏起來使我找不到她,我著急地搔首徘徊。”又說:“看看那太陽和月亮,我的思念就更加深長。道路是這麼遙遠,什麼時候你能來呢!”這是在急迫的情形下說出的言辭,所以詩中稱呼太陽和月亮。

    (整理自孫立堯注譯:《新譯韓詩外傳》,臺北三民書局2012年版。經義為原書“研析”部分,文章並不代表本網觀點;標題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