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甫文伯死,其母不哭(韓詩外傳·卷一·第十九章)

作者: 孫立堯   發布時間: 2022-03-26

經義:

本章通過讚美公甫文伯之母,批評公甫文伯,彰顯出古代一些基本的道德規範。公甫文伯的不足之處,一是在於不能尊師重道,公甫文伯師事孔子,但是當孔子離開魯國的時候,他既不遠送,也不厚加贈遺,說明他做不到尊師這一點; 二在於不能夠禮賢下士,公甫文伯生病的時候,沒有士人來看望他,死的時候,也沒有士人為他哀傷,可見他不得士心;三在於沉湎於女色,死的時候,沒有士人來哀悼,卻有宮女願意從死,說明平日對婦人的寵愛過甚,所以其母說他“不足於士,而有餘於婦人”。

經文:

魯公甫文伯死,其母不哭也。季孫聞之曰:“公甫文伯之母,貞女也。子死不哭,必有矣。”使人問焉。對曰:“昔是子也,吾使之事仲尼,仲尼去魯,送之不出魯郊,贈之不與家珍。病,不見士之視者;死,不見士之流淚者。死之日,宮女缞绖而從者十人。此不足於士,而有餘於婦人也。吾是以不哭也。”

《詩》曰:“乃如之人兮,德音無良”。

語義:

魯國公甫文伯死的時候,他的母親敬薑沒有哭泣。季孫聽說了這件事,就說:“公甫文伯的母親是一位賢德女子,她的兒子死了卻不哭泣,一定有她的道理。”就派人去問。敬薑回答:“以前讓我的兒子去侍奉孔子,孔子離開魯國的時候,他送孔子還不到都城的郊外,贈送孔子的禮物沒有家裏珍貴的物品。他生病的時候,沒有一個士人來看他。他死的時候,沒有一個士人為他流淚。在他死的那天,宮女穿上粗麻的喪服,隨他去死的有十個人。由此可見他對於士人的禮遇不夠,而對待婦女卻過分得好。所以我不哭泣。”

《詩經》上說:“像這樣的一個人啊,沒有什麼好名譽。”

    (整理自孫立堯注譯:《新譯韓詩外傳》,臺北三民書局2012年版。經義為原書“研析”部分,文章並不代表本網觀點;標題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