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明與科學技術的奇跡(二)

作者: 翟玉忠 付金才   發布時間: 2022-03-26

經義:

任何一個研讀過《禹貢》“九州篇”的人,都會為其驚人的地理知識和貢賦體系所折服,考慮到四千年前人類文明的普遍發展程度,我們不禁要問:先賢經過怎樣的地理考察和國土資源調查,才能獲得廣大黃河長江流域如此詳實的資料啊!

這是政治文明與科學技術的奇跡!

過去一萬年來,地球環境經歷了複雜的冷暖變化,從澳大利亞土著到希伯萊人的《聖經》,世界上諸多民族都有洪水傳說。面對巨大的環境災難,早期人類普遍臣服於神的意志,在《聖經》中,神以洪水懲罰人,人的得救亦依靠神。

中國的大禹治水則不是這樣。面對滔天洪水,大禹帶領華夏各族群積極整治國土,對抗水患,最後戰勝了洪水,建立起了統一的貢賦體系、統一的政治體系、統一的價值認同。從此,中國人將腳下的土地稱為“禹跡”,大禹走過的地方;稱自己為夏,直到21世紀的今天,中國人仍以“華夏”自稱。

不是神,而是人幫助構建了天地自然秩序,這成為中華文明最為突出的特質!

禹以冀州為中心,劃分九州,按照中國古典經濟學的均平原則,建立了統一的中央財政體系,政治體系,這是東亞大陸政治共同體發展的關鍵節點,大禹“相地而衰征”,按照土地肥瘠不同,徵收不等額的租稅,成為後世財政政策的基本原則。

中國古典經濟學輕重術核心經典《管子》輕重十六篇之《乘馬數》,談到土地賦稅政策(乘馬數)時說,郡縣上等土地徵收相應數量的糧食,中等土地徵收相應數量的糧食,下等土地徵收相應數量的糧食。按土地好壞確定徵收多少則百姓安定;振濟貧困補助不足,百姓就對君主滿意。所以,國家用上等土地提供的盈餘,補下等土地的不足,控制四時物價變化,掌握市場物資的收放,則百姓安居樂業,安定得像把方形之物放在平地上一樣。文中說:“郡縣上臾(同“腴”——筆者注)之壤守之若干,間壤守之若干,下壤守之若干。故相壤定籍而民不移,振貧補不足,下樂上。故以上壤之滿補下壤之眾,章四時,守諸開闔,民之不移也,如廢(意為置——筆者注)方於地。此之謂策乘馬之數也。”

在中華大地上各族群團結協作治理水患,建立中央集權的政治經濟體系過程中,大一統的價值認同逐步形成。夏不僅是禹建基於九州之上的王朝,更成為一種文明的象徵。李零教授談到中國地理九州概念時說:“古書所說的‘雅’字,比如《詩經》中《大雅》、《小雅》的‘雅’,本來都是寫成‘夏’。可見‘夏’不僅是一種地域狹小、為時短暫的國族之名,而且還成為後繼類似地域集團在文化上加以認同的典範,同時代表著典雅和正統(雅可訓正),與代表‘野蠻’的‘夷’這個概念形成對照,為古代‘文明’的代名詞。春秋時代,中原諸夏強調‘尊王攘夷’,使‘夷夏’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在這方面,秦是一個好例子。這個國家,不但其貴族本來和山東境內或淮水流域的夷人是一家,而且族眾也是西戎土著,一直到戰國中期的秦孝公時仍很落後,‘僻在雍州,不與中國之會盟,夷狄視之’(《史記·秦本紀》),但有趣的是,就連他們也是以‘夏’自居。證據有二,一是上面提到的秦公簋,二是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後者涉及秦的歸化制度(即現在的移民法),規定秦的原住民叫‘夏’,歸化民叫‘真’,只有母親是秦人,孩子才算‘夏子’,如果母親不是秦人或出生於外國則只能叫‘真’不能叫‘夏’。所以‘九州’不僅是一種地理概念,也是一種文化概念。”(李零:《中國古代地理的大視野》,收入《中國方術續考》,東方出版社2000年版。)

唐代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說:“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夏作為文明象徵的內涵即禮義。這是以所有社會自然秩序——夫婦、父子、上下(級)為基礎的、最為普世的人文觀念,與基於西方狹隘歷史經驗的自由、民主、平等之類抽象概念迥異!

用普世的禮義文明為標準,而非以種族、膚色、宗教(信仰)區分不同的人,這是人類文明的偉大進步。

在全球化的今天,如何溝通中西,樹立新的文明標杆,仍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歷史課題。

經文:

冀州既載壺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於岳陽覃懷厎績至於衡漳厥土惟白壤厥賦惟上上錯厥田惟中中恒、衛既從大陸既作島夷皮服夾右碣石入於河

濟、河惟兗州九河既道雷夏既澤澭、沮會同桑土既蠶是降丘宅土厥土黑墳, 厥草惟,厥木惟。厥田惟中下,厥賦十有三載乃同。厥貢漆絲厥篚織文達於河

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濰、淄其道厥土白墳海濱廣斥。厥田惟上下,厥賦中上。 厥貢鹽海物惟錯岱畎絲、枲、鉛、松、 怪石菜夷作牧厥篚檿絲。浮於,達於濟。

 惟徐州。淮、沂其乂蒙、羽其藝大野既豬東原厎平厥土赤埴墳草木漸包。厥田惟上中,厥賦中中。厥貢惟土五色羽畎夏翟嶧陽孤桐泗濱浮磬淮夷蠙珠暨魚厥篚玄纖、縞浮于淮、泗,達於河

淮、海惟揚州彭蠡既豬陽鳥攸居三江既入,震澤厎定筱簜既敷,厥草惟,厥木惟。 厥土惟塗泥。厥田唯下下,厥賦下上上錯厥貢惟金三品瑤琨筱簜、齒革羽毛惟木島夷卉服厥篚織貝厥包桔柚錫貢。沿于江、海,達於淮、泗。

荊及衡陽惟荊州江、漢朝宗於海九江孔殷沱、潛既道雲土夢作乂厥土惟塗泥, 厥田惟下中,厥賦上下。厥貢羽、毛、齒、革惟金三品,杶、幹、栝、柏,礪、砥、砮、丹惟菌簵楛三邦厎貢厥名包匭菁茅厥篚玄纁璣組九江納錫大龜浮于江、沱、潛、漢逾於洛至於南河

荊、河惟豫州伊、洛、瀍、澗既入於河滎波既豬導菏澤被孟豬厥土惟壤下土墳壚。 厥田惟中上,厥賦錯上中。厥貢漆、枲,絺、紵厥篚纖纊錫貢磬錯。浮于洛,達於河。

華陽、黑水惟梁州岷、嶓既藝沱、潛既道蔡、蒙旅平和夷厎績厥土青黎,厥田惟下上,厥賦下中三錯厥貢璆鐵銀鏤磬,熊羆狐狸織皮西傾因桓是來浮於潛逾於沔,入於亂於河

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涇屬渭汭漆沮既從灃水攸同荊、岐既旅終南、惇物至於鳥鼠原隰厎績至於豬野三危既宅三苗丕敘厥土惟黃壤,厥田惟上上,厥賦中下。 厥貢惟球琳、琅玕浮于積石,至於龍門西河,會於渭汭織皮昆侖、析支、渠搜,西戎即敘

語譯:

黃河的西河、南河、東河之間地區是冀州,冀州作為九州第一州,是帝舜時期華夏文明的核心地區。大禹治水從冀州開始其治水事業。冀州的主要河流有六條:黃河山陝段、汾河、沁河、漳河、恒河、衛河,其中汾河、沁河、漳河匯入黃河,是黃河的支流。禹疏通黃河山陝段北部的壺口和南部的梁山,這是造成黃河水流不暢的兩個關節點,開鑿壺口和龍門,保證了黃河山陝段主河道的暢通,這樣山陝段黃河支流的洪水便能向黃河洩洪。冀州境內的汾河是黃河的一大支流,汾河兩岸地勢較低,從上游到下游,分別是太原盆地和臨汾盆地。將汾河兩岸平原分成兩個盆地的是呂梁山和太嶽山之間的狹長地帶。大禹疏通了從今天汾陽市和霍山市之間的這段河道,太原盆地的汾河水更加通暢,流經臨汾盆地在龍門之南匯入黃河主幹道。

沁河發源於山西省沁源縣,向南流經山西省安澤縣、沁水縣、陽城縣,出太行山進入河南省濟源,到達河南省沁陽後向東直流在河南省武陟縣匯入黃河。覃懷指的是沁河下游的河南省沁陽至武陟段,屬於今天河南省焦作市。治理好沁河流域後,大禹又治理漳河流域,漳河發源於山西,上游有兩條支流濁漳河和清漳河,兩條支流彙聚後,統稱漳河,漳河出太行山後,呈從西向東流向。“覃懷厎績,至於衡漳”,說的是大禹治理了沁河流域和漳河流域。發源於太行山的恒河與衛河經過治理後向東穿越華北平原匯入黃河。範圍包括今天河北省甯晉、隆堯、任縣、巨鹿、平鄉、南和等六縣的大陸澤也治理了。這樣冀州的主要河流治理完畢,這不僅為緩解洪澇災害奠定堅實的水利基礎設施。山川治理促進農業等經濟發展,同樣山川治理本身就需要全國各地的人力物力的支持,為此統一的中央財政出現了,冀州是當時中央所在,中央的核心職能之一是軍事,所以冀州繳納的用於軍事的稅收是全國第一,個別項目是全國第二。冀州的土壤是白壤,肥沃程度居全國第五等。伴隨著山川治理,修造了以水路和陸路組成的以冀州為中心連接九州和九州之外周邊少數民族的宏大交通體系。冀州東北部的少數民族鳥夷向當時中央進貢特產皮服,他們從遼西入關,沿著渤海西岸南行,碣石山就在他們的右手邊,到達天津後,通過黃河水路逆流而上,到達當時中華文明的中心地區——冀州。

黃河河北段即東河與濟河之間是兗州。兗州地區的大小河流治理完畢後,又在地勢低窪的雷夏地區築堤修堰以蓄洪水,黃河、濟河的眾多小支流經過治理後匯入主河道。這樣兗州的洪水治理工程基本完成。兗州地勢低平,土質適於桑樹生長。洪水危害解除後,人們從躲避洪水的土山上移居到較低的平原地帶,開始運用桑樹資源養蠶,發展絲織業。兗州的土壤呈現為黑色,十分肥沃,所以這裡的草茂盛,樹高大,其中便有漆樹與桑樹。兗州的耕地在九州中居第六等,賦稅是第九等。因為洪水的影響在耕種了十三年後,才和其他各州一樣開始納稅。兗州上交中央的特產是漆器和絲織品,並且用竹筐盛放繪製著美麗花紋的絲綢。人們駕船運輸貢品航行在濟河與漯河上,然後通過黃河到達冀州。

渤海、黃海與泰山之間地區是青州。青州與兗州的分界是濟河,與徐州的分界是泰山,青州三面環海,北面是渤海,東面、南面是黃海。青州除了魯中南山地與膠東丘陵外主要是平原地帶和海濱低地。嵎夷部族居住在青州東部濱海地區,距離華夏文明的核心地帶較遠,經過小規模戰爭,大禹安定了嵎夷部族的社會秩序後,治理了發源于魯中南山地的兩大河流,一為淄河,一為濰河。西周以來的齊國便定都在淄河岸邊,故稱臨淄。青州的土壤色白肥沃,沿海地帶鹽鹼地較多。耕地在九州中居第三等,賦稅居第四等。青州貢獻的特產種類很多,包括海濱地帶的海鹽、細葛布、魚蝦等,泰山一帶要上貢絲、大麻、鉛、松樹、奇石等。萊夷地帶發展畜牧業,要上貢山桑絲,山桑絲韌性強,最合適制做琴弦。這些貢品用船通過汶水轉入濟河,然後沿著兗州的貢道,通過黃河到達冀州。

徐州州域東到黃海,南到淮河,北至泰山。疏通了淮河、沂水之後,徐州水患基本解決,河流兩岸的平原地帶可以耕種和居住,人們在蒙山、羽山周圍從事農業生產生活。巨野一帶地勢較低,大禹因勢利導,將一些小河引至巨野,以巨野為澤積蓄洪水。這樣東原一帶的水患得到緩解,成為宜居宜耕的地方。徐州的土質呈現紅色,粘性大,但很肥沃,所以徐州的草木等植被豐富茂盛。徐州的土壤在九州中居第二等,賦稅居九州的第五等。徐州上交中央的物資眾多,其中有五色土、生長禹羽山山谷的野雞、嶧陽山所產獨特梧桐樹、泗水兩岸音質極好的用以製造石罄的原材料。淮河流域的東夷部族還向中央繳納珍珠和魚。因為徐州植被豐富,養蠶絲織業也發展起來,所生產的黑經白緯的絲綢和白色絲綢同樣是上繳中央的貢品。這些貢品用船走水路,通過淮河、泗水、荷水,進入濟河,然後進入青州的貢道,運到冀州。

揚州的北界是淮河,東界是黃海與東海,西界是荊州。彭蠡澤經過治理後開始蓄水,鴻雁之類候鳥棲居於此。震澤西面的三條江水被引入地勢較低的震澤,震澤的水害減輕,周邊地區可以用來耕種。因為溫暖濕潤,揚州植被茂盛。大小各種竹子在揚州生長,這裡草茂盛,樹高大。揚州的土壤特點是含水量大、粘性大,這種土壤不太適宜耕種,所以耕地在九州中居第九等。揚州的賦稅主要是第七等,間雜著第六等。揚州地域大,上繳中央的物資特產很多,包括金銀銅三種金屬、瑤琨等美玉、竹子木材,還有象牙、皮革、鳥的羽毛、獸皮等。居住在揚州的少數民族穿著斗笠蓑衣以避風雨,他們將繪有貝紋的紡織品裝在竹筐中,將橘子、柚子等水果用囊包裹好上貢中央。賦稅與貢品沿長江順流而下進入東海,沿海路北上到達淮河入海口,從淮河逆流而上,轉入淮河的支流泗水,最終運抵冀州。

北起荊山山脈,南至衡山之南的地區是荊州。經過治理後,長江和漢江東歸大海,眾多長江支流的河水流入洞庭湖,洞庭湖水勢盛大。長江和漢江的很多支流流入地勢較低的雲夢,雲夢澤發揮著蓄積洪水的作用,雲夢澤周圍的土地便可以耕種了。荊州的土壤主要是泥濘含水量高的細土,耕地在九州中居第八等,上交中央的賦稅居九州的第三等。因為荊州資源豐富,上交中央的貢品種類很多,包括鳥的羽毛,犛牛尾、象牙、犀牛皮、三種金屬,上貢的木材有椿樹、幹木、栝木、柏木,上貢的礦物有粗磨刀石、細磨刀石、制做箭頭的石材和朱砂丹。上貢物品還有制做箭杆的竹子和楛木。荊州還有三個諸侯國也要上貢其特產,貢品有用於制酒的包裝好的菁茅和盛在竹筐中的黑紅兩色的玉珠串。九江周圍地帶要上貢大龜。上貢的物品用船運輸,通過長江的支流進入漢江支流,然後沿著漢江主流逆流而上。登岸之後再走一段陸路,轉入洛河水路,到達黃河,最終運到冀州。

北至黃河河南段,南至荊山山脈之間的地區是豫州。經過治理,伊河、洛河、瀍河與澗河都順暢匯入黃河,滎波澤開始發揮蓄積調節洪水的作用。菏澤之水疏導後,又在孟諸澤圍水造堰。因為洪水衝擊,豫州土壤上層是河沙,下層是肥沃的黑剛土,耕地比較好,在九州中居第四等,豫州的賦稅是第三等,間雜第四等。豫州要向中央上貢漆、枲麻、細葛布、紵麻,還要把細絲綿裝在竹筐中與做好的石罄上貢中央。這些貢品用船走水路從洛河進入黃河,最終到達冀州。

東起華山之南,西至黑水之間地區是梁州。由於疏通了長江上游支流和漢江上游支流河道,江水能夠順利進入長江和漢江幹流,這樣長江上游岷山和漢江上游嶓塚山周圍低平地帶的農業發展起來。岷江的另一支流青衣江從蔡山和蒙山流過,兩山的河道也被疏通,生活在青衣江支流和水兩岸的少數民族也就避免了洪水的危害,經濟開始復蘇。梁州的土壤呈青黑色,肥力較差,所以梁州耕地在九州中居第七等,賦稅是第八等,間雜著第七等和第九等。梁州上貢的特產涉及金屬、石材和動物皮毛,金屬有鏐鐵銀鏤,石材包括制做箭頭的砮和制做樂器的磬,還有熊、狐狸、狸貓的皮毛以及制做皮裘的各種皮毛等。這些特產通過貢道運到冀州。貢道西起西傾山,通過漢江支流進入漢江主河道。然後通過陸路翻越秦嶺,用船走水路從渭河東下,到達潼關後,橫渡黃河,運到冀州。

西起黨河,東至黃河山陝河段之間地區屬雍州。從西至東,大禹依次治理雍州的山川,河流更加順暢。發源于祁連山南麓的弱水以西北至東南向流動,至青海祁連縣轉為東南至西北穿過祁連山脈中段的峽谷,流經張掖市西,仍以東南至西北流向到甘肅省酒泉市,至酒泉市後,折向東北,流入居延海。涇河發源於甘肅省涇源縣的鳥鼠山,以西北至東南流向穿行於黃土高原,在咸陽東部匯入渭河。發源於陝西省銅川的漆水、沮河向南流動,合流之後稱為石川河,石川河向南流動,匯入渭河。涇河、石川河在渭河之北。渭河南岸源於秦嶺灃浴的灃水經過治理後較為平靜地匯入渭河。這樣渭河以北黃土高原的河流匯入渭河,渭河以南秦嶺北側的河流也流入渭河,渭河東向匯入黃河,雍州的河水最終通過黃河歸入大海。川源於山,山地接納降雨,無法滲入地下,於是形成川流。故治水必治山,治理山川必修路。山川治理好後,山腳下的土地便可以耕種。荊山、岐山的治理工程完畢後,然後又治理了終南山、惇物山、鳥鼠山。因為治理了山川後,雍州的高處和低處以及豬野澤的土地資源都可以用以發展經濟了。農田水利、交通等技術設施為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經濟發展之後,人民便能安居樂業。一些少數民族彌藥三族定居于三危山周圍,其文明水準很快繁榮起來,黃河源頭地帶的昆侖、析支、渠搜等西戎部族也發展起來。雍州的土地是鬆散黃色的土狀堆積物,這種土壤非砂,非泥,是介於沙和泥之間黃色粉土和塵土,具有細密、疏鬆、肥沃的特點。雍州的耕地在九州中居第一等,賦稅居第五等。雍州上貢的特產有青金石、綠松石,還有制做皮裘的各種皮毛。雍州的貢道起于黃河源頭的積石山,依黃河順流而下,直至山陝河段的龍門。還有一條水路是順渭河從西至東到黃河與渭河的交匯處,這樣雍州的貢物通過黃河水路和渭河水路,最終到達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