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誰人不識君(卷一•第十一章)

作者: 孫立堯   發布時間: 2022-03-23

經義:

本章中用了幾個比喻來說明人與人之間交往的道理,馬鳴而馬應,牛鳴而牛應,沐發彈冠,浴者振衣,都是說事物之間互相契合的道理,不僅事物如此,為人也是如此。《周易》裏面說“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又說“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孟子》說:“一鄉之善士,斯友一鄉之善士;一國之善士,斯友一國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都是在說明與人交遊往還的道理,必須要先修養自己的身心,然後才能有志向相同的人來與自己切磋共進。

經文:

傳曰:君子潔其身而同者合焉,善其而類者應焉。馬鳴而馬應之,牛鳴而牛應之,非也,其勢然也。故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莫能以己之皭皭,容人之混汙然。

《詩》曰:“我心匪鑒,不可以茹。”

語義:

古書上說:君子修養他的身心,那麼與他具有同樣品格的人便會和他來往;改善他的言語使之合乎道理,那麼和他同類的人便會回應他。馬鳴叫的時候有馬去回應,牛鳴叫的時候有牛去回應,不是因為牠們有智慧,而是情勢使然。所以剛洗過頭的人,要把帽子上的灰塵彈去,剛洗過澡的人,要把衣服上的灰塵抖落。沒有人能夠讓自己的清潔明亮,容納別人的污染。

《詩經》上說:“我的心不是鏡子,不是什麼東西都可以容納進去。”

(整理自孫立堯注譯:《新譯韓詩外傳》,臺北三民書局2012年版。經義為原書“研析”部分,文章並不代表本網觀點;標題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