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孫立堯 發布時間: 2022-03-23
經義:
在春秋、戰國的時代巨變中,士人也表現出不同的價值信念。如以“道”為皈依的孔子所說的:“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並且也提到君子應該是“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但當時也逐步分化出另一類士人的想法,他們重視權貴,追求利益,後來便演變為如蘇秦所說的那種觀念:“人生世上,勢位富貴,盍可忽乎哉?”甚至像李斯所感歎的:“詬莫大於卑賤,而悲莫甚於窮困。”本章中原憲的形象顯然接近於前者,而子貢的形象則接近於後者。當然,本章批評的是子貢以富貴自居的態度,所要表彰的則是原憲那種“養志忘身”的精神和“天子不得而臣、諸侯不得而友”的氣概。將這兩種價值觀念放在今天來作對比,倒是有一定現實意義的。
原文:
子貢曰:“嘻!先生何病也?”
原憲仰而應之曰:“憲聞之,無財之謂貧,學而不能行之謂病。憲貧也,非病也。若夫
子貢
天子不得而臣也,諸侯不得而友也。故養身者忘家,養志者忘身,身且不愛,孰能
《詩》曰:“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語譯:
原憲住在魯國,只有四面土牆的居室,用蒿、萊等草蓋屋頂,用蓬草編成門,用破甕口做窗子,揉曲桑條作為門軸。屋頂上漏雨,地上潮濕,端坐著彈琴唱歌。
子貢乘著高頭大馬拉的車子,穿著輕暖的皮衣,裏衣是黑中帶紅,罩著素色的外衣;高大的車子,巷子都容不下它,來看原憲。
原憲戴著楮木皮做的帽子,拄著藜莖做的手杖來開門。整理一下帽子,它的帶子就斷了;抖一抖衣襟,胳膊肘就從袖中露了出來;穿上鞋子,腳後跟就突了出來。
子貢說:“唉,先生怎麼病成這個樣子!”原憲仰起頭回答他說:“我聽說,沒有錢財叫做貧窮,學習了道理卻做不到叫做病。我是貧窮,卻不是病。至於為了迎合世俗而做事情,與小人結黨營私而成為朋友,學習是為了做個樣子給別人看,教人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把仁義藏匿起來,卻注意車馬的裝飾和衣服的華麗,我不忍心這樣去做。”
子貢聽了,徘徊了很久,滿臉慚愧的樣子,沒有向原憲告辭就離開了。原憲緩緩地走著,拖著手杖,歌唱著《商頌》回到家裏。聲音充滿在天地之間,好像是從鐘磬裏發出的一樣。
像原憲這樣的人,天子不能強迫他做自己的臣子,諸侯國的國君不能強迫他成為自己的朋友。所以修養身體的人會忘記自己的家室,修養心志的人會忘記自己的身體,自己的身體都不愛惜,誰又能夠侮辱他呢?
《詩經》說:“我的心不是石頭,石頭還可以推轉,我的心卻推轉不動;我的心不是席子,席子還可以卷起來,我的心卻不能卷起來。”
(整理自孫立堯注譯:《新譯韓詩外傳》,臺北三民書局2012年版。經義為原書“研析”部分,文章並不代表本網觀點;標題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