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本知源,從初心入手(卷一•第七章)

作者: 孫立堯   發布時間: 2022-03-22

經義:

孟子說:“人皆有所不忍,達之於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為,達之於其所為,義也。” 就是說,人都有他不忍心幹的事,把它擴大到他忍心幹的善事上,就是仁;人都有他不願意幹的事,把它擴大到他願意的善事上,就是義。仁義之人,在於推其善心,推之至極,則是至善;不仁不忠之人,則推其不善之習氣,推之至極,乃成至惡。就其表面而言,不仁不忠不信之人,無禮之至;仁義之人,有禮之至。就其實質而論,其初心不過毫釐之間,聖狂之分,系乎一念,推其一念之善,足以為聖人;推其一念之惡,罔不為小人。因此,學者所重,在於返本知源,從其初心入手。

經文:

傳曰:不仁之至其親,不忠之至其君,不信之至欺其友。此三者,聖人之所殺而不赦也。《詩》曰:“人而無禮,不死何為。”

語譯:

古書上說:人若不仁愛到了極點就會忽略他的親戚,不忠誠到了極點就會背叛他的君主,不誠信到了極點就會欺騙他的朋友。這三種人,是聖明的君主所要處死二部赦免的。《詩經》中說:“如果不懂得禮義廉恥,為什麼不去死呢?”

(整理自孫立堯注譯:《新譯韓詩外傳》,臺北三民書局2012年版。經義為原書“研析”部分,文章並不代表本網觀點;標題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