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再也不能模糊家庭與社會的界線(二)

作者: 翟玉忠 付金才   發布時間: 2022-02-16

經義:

與現代政治學去道德化,將權力作為政治學基礎不同,中國古典政治學區分了家庭倫理與政治倫理,將政治建基於堅實的倫理道德之上。

相對於家庭倫理道德,政治倫理道德要求治理者執兩用中,踐行中道,該寬則寬,該嚴則嚴,一般時候寬嚴適中;而不是單純的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即《尚書•堯典》中的“五教”。因為家庭中恩情為重,盡其情、盡其心就可以了,而在社會生活中,光有家庭中的恩情遠遠不夠,還要恩威並施,德刑並用,所以《禮記•喪服四制》說:“門內之治恩掩義,門外之治義斷恩。”郭店楚簡《六德》作:“門內之治恩掩義,門外之治義斬恩。”就是說,在家庭內部恩情高於公義,在家庭生活之外,天下為公,為了社會公義可以不顧個人恩情,大義滅親。

本節皋陶提及的合格社會管理者九種德行分別是:寬而栗,柔而立,願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簡而廉,剛而塞,強而義。九德放在現代語境中,要求領導者豁達、廣交朋友,又能謹守自己的主張;能與廣大民眾打成一片,又能卓爾不群;有為民眾服務的志向,又能做到不自大;具有撥亂反正的能力,又有敬畏之心;尊重民意滿足人們的訴求,又能堅持整體長遠利益;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光明正大,又為不同人群所接受;能從宏觀長遠的戰略高度認識問題,又能從細處著眼實現戰略目標;處理問題堅決果斷,又踏實不魯莽;雖然掌握強大的權力,又能踐行公義。

據《尚書•堯典》,樂官夔在大舜王朝主管教育,青少年人的德行教育目標是:直而溫,寬而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其中“直而溫,寬而栗”都在九德之中,可見從青少年時代起,時人就注重國家治理人才的培養。

遺憾的是,後世學人多重家庭倫理,忽視了家庭之外的政治道德;多重自我完善,忽視了貢獻社會所需的德行,這是中華文明泛(家庭)道德化的根本原因。有人甚至將“親親相隱”絕對化,認為可以為親情犧牲公共利益,長輩即使殺人越貨也不能舉報——這是文明的倒退,自私自利的小人主張!

戰國縱橫家蘇代與燕昭王論家庭倫理道德與政治倫理道德的不同,可謂入木三分:即使像曾參、孝己那樣孝順,也不過奉養雙親罷了。像尾生高那樣守信,不過不欺騙別人罷了。像鮑焦、史那樣廉潔,不過不偷別人錢財罷了。仁義,只是自我完善的法則,並不是在世上進取的手段。《戰國策•燕策一•蘇代謂燕昭王》記載:“孝如曾參、孝己,則不過養其親耳。信如尾生高,則不過不欺人耳。廉如鮑焦、史鰌,則不過不竊人之財耳……仁義者,自完之道也,非進取之術也。”

1973年出土的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橫家書》此為蘇秦事,可以參閱。他說:“孝如曾參,乃不離親,不足而(通以——筆者注)益國。信如尾生,乃不誕(意為欺騙——筆者注),不足而益國。廉如伯夷,乃不竊,不足以益國。臣以信不與仁(此字當為“人”——筆者注)俱徹(通達——筆者注),義不與王皆立……仁義所以自為也,非所以為人也。自複(自複猶言保守復舊——筆者注)之術,非進取之道也。”

任何社會都需要社會治理,政治倫理道德是社會治理的基礎,國人再也不能模糊門外與門內、家庭與社會的界線,否則世界上只會有更多爛好人,好好先生,稀缺合格的治國之才!所以孔子才說:“鄉願,德之賊也。”(《論語•陽貨篇》)

經文:

皋陶曰:“都!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載采采。”禹曰:“何?”皋陶曰:“寬而栗柔而立願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簡而廉剛而塞強而義彰厥有常,吉哉!”

“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日嚴祗敬六德亮采有邦翕受敷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百僚師師百工惟時撫於五辰庶績其凝。

語譯:

皋陶指出知人是治理者的核心能力,他說:“大凡選拔人才,要從九個方面,即九個標準考察其境界和能力。評價一個人是否符合九個標準,不僅要考察其言論,更要根據其實踐表現加以判斷。”禹說:“你所提及的發現選拔人才的九個標準是什麼呢?”皋陶說:“這九個標準分別是:1.豁達、廣交朋友,又能謹守自己的主張(寬而栗);2.能與廣大民眾打成一片,又能卓爾不群(柔而立);3.有為民眾服務的志向,又能做到不自大(願而恭);4.具有撥亂反正的能力,又有敬畏之心(亂而敬);5.尊重民意滿足人們的訴求,又能堅持整體長遠利益(擾而毅);6.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光明正大,又為不同人群所接受(直而溫);7.能從宏觀長遠的戰略高度認識問題,又能從細處著眼實現戰略目標(簡而廉);8.處理問題堅決果斷,又踏實不魯莽(剛而塞);9.雖然掌握強大的權力,又能踐行公義(強而義)。考察是否賢能?就要看其言行能否長期表現出上述九種德行。”

“日常工作生活中,其言行符合上述九條中的三條,並每天認真努力用這三條指導實踐,這樣的人可以任命他擔任卿大夫,他肯定能治理好自己管轄的地域和人民。每天能莊重恭敬地用九條標準中的六條指導言行,可以讓他擔任諸侯,他肯定能協助帝治理好他的諸侯國。如果能夠把符合三條標準和六條標準的人才都選拔出來,讓但凡能夠踐行“九德”的人都參與治理,各類賢能之士都被任用,百官相互學習,公職人員都很稱職,能夠根據自然環境特點和曆法指導社會工作與生活,因為人盡其用,各項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