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摩西十誡”——郭店楚簡《六德》

作者: 翟玉忠   發布時間: 2022-01-15

在西元前500年前後的軸心時代以前,人類道德大體是依神話禁忌、社會習俗而定。那時的神同普通人一樣,具有諸多道德上的缺點,包括貪婪、好色、殘酷等等。

軸心時代,產生了影響當代世界的兩大道德體系。

一是歐亞大陸西部一神教神啟的道德體系。道德上完美,全知全能的神告訴我們如何生活,典型的就是《舊約•出埃及記》的“摩西十誡”,它確定了對神和對人的基本道德準則。“摩西十誡”是上帝在西奈山授予摩西的,由“上帝的手指”刻在石板上傳給後人。其施行源於上帝的無上神聖權威,任何違背上帝誡律的人都要受到上帝的懲罰。

中國的道德體系不是這樣,它不是源於神啟,而是源於社會基本秩序和社會自然分層,是一種基於名位和職分的道德體系。

古今中外,任何人都是父母所生,所以有父位與子位;一般人都會結婚,所以有夫位和婦位;所有複雜社會都有上下級,所以有君位和臣位。這六位決定了個人社會角色要承擔的責任和義務,這就是六職。要很好地完成這些職分,就要求人們遵守基本的道德規範,這就是六德,包括智、信、聖、仁、義、忠。由名位而職分而德目,中華道德體系由是生焉!(如下表)

微信图片_20220114223105.jpg

因為中國的道德體系基於世俗社會共有的自然秩序,所以它超越不同文化習俗和宗教信仰,最具普遍性。

長期以來,世人對中國道德體系的理論基礎缺乏認識。直到1993年湖北省荊門市郭店一號楚墓出土了竹簡《六德》(原無篇題),我們才清楚中國道德體系背後的原理。它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可與“摩西十誡”在基督教世界中的地位相媲美——在這樣一個世俗性不斷加強的全球化時代,其價值絕對超過“摩西十誡”。

遺憾的是,漢朝以後人們只知道強調仁、義、禮、智、信這些德目,幾乎忘記了倫理道德更根本的東西是一個人社會角色後面的責任和義務。與《六德》同出的《成之聞之》中說“君子慎六位”,這很有道理,值得我們深思!

郭店一號楚墓年代約為戰國中期偏晚(約在西元前四世紀中期至前三世紀初),《六德》的形成當在戰國中期以前,一般學者認為是子思學派的遺篇。

《六德》簡共存49支,簡長32.5釐米。對其編聯問題,學者們有諸多不同意見。但其核心內容並沒有根本的分歧。

我們且以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劉釗教授的編聯和釋文為准,希望將來《六德》能如楚簡《五行》《性自命出》一樣再次出土,以便我們能獲得更為確定的文本。

同時,我們參考劉釗教授的《郭店楚簡校釋》(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07~121頁),將簡文大意附在每段後面。

文中[]表示根據上下文或傳世典籍擬補的文字。  

君子如欲求人道,……人民小者以修其身。為道者必由……[苟不]由其道,雖堯求之弗得也。

文意:君子要想求得人間正路……人民從小處來修養品德。行此之道者必須從……如果不從此道,就是帝堯去求也得不到。

生民[斯必有夫婦、父子、君臣,此]六位也。有率人者,有從人者;有使人者,有事人[者;有]教者,有受者;此六職也。既有夫六位也,以任此[六職]也。六職既分,以裕六德。六德者……

文意:生民以來世上就必然有夫婦、父子、君臣,這就是“六位”。有率領人的,有服從人的,有役使人的,有服務於人的,有教導人的,有接受於人的。這就是“六職“。有了“六位’,分別擔當此“六職”。“六職’已分,用來增進六種德行。

……此。何謂六德?聖、智也,仁、義也,忠、信也。聖與智就矣,仁與義就矣,忠與信就[矣]。作禮樂,制刑法,教此民爾,使之有向也,非聖智者莫之能也。親父子,和大臣,寢四鄰之殃禍,非仁義者莫之能也;聚人民,任土地,足此民爾生死之用,非忠信者莫之能也。

文意:什麼叫“六德”?就是“聖”和“智’、“仁”和“義”、‘忠”和“信’。“聖”與“智”相近,“仁”與“義”相近,“忠”與“信”相近。制定禮樂,規定刑法,教導民眾,使民眾有前進的目標,不聖明智慧的人做不到。使父與子親近,和睦大臣,止息四鄰的殃災禍患,不仁義的人做不到。會聚人民,開發土地,滿足人民生前和死後之器用,不忠信的人做不到。

君子不偏如道,導人之……雖在草茅之中,苟賢……賞慶焉,知其以有所歸也。裁此親戚遠近,唯其人所在。得其人則舉焉,不得其人則止也。

文意:君子不偏不黨……雖然身在草茅之中,如果賢德……還也應該獎賞。知道其所以歸附,裁定親疏遠近,只考慮其能否勝任。得到賢能之人就舉薦,得不到賢能之人就不舉薦。

……[任]諸父兄,任諸子弟。大材藝者大官,小材藝者小官,因而施祿焉,使之足以生,足以死,謂之君,以義使人多。義者,君德也。非我血氣之親,畜我如其子弟。故曰:苟濟夫人之善也,勞其臟腑之力弗敢憚也,危其死弗敢愛也,謂之[臣],以忠事人多。忠者,臣德也。

文意:舉賢不避親,可以任用父兄,可以任用子弟。有大才能者任大官,有小才能者任小,按此頒佈爵祿。滿足人民養生送死的用度,叫做“君”,以義道用人為重。義,是君之德。人君與我無血緣之親,卻養育我如其兒女一樣,所以說,如果能夠增益人之善德,勞其腑髒之力也不怕,危及生命也不吝惜,這就叫做臣。以忠信服務于人為重。忠信,是臣下之德。

知可為者,知不可為者;知行者,知不行者,謂之夫,以智率人多。智也者,夫德也。能一與之齊,終身弗改之矣。是故夫死有主,終身不嫁,謂之婦,以信從人多也。信也者,婦德也。

文意:知道什麼可作為,什麼不可作為;知道什麼可以行,什麼不可行,這就叫做“丈夫”。以明智率領人為重,明智,是丈夫的德。一旦與丈夫共食,終身不再改變。所以丈夫死了仍舊守其牌位,不再改嫁,這就叫做“婦”。 以信從服從人為重,信從,是婦的德。

既生畜之,或從而教誨之,謂之聖。聖也者,父德也。子也者,會最(“最”通萃)長材以事上,謂之義;上恭下之義,以奉社稷,謂之孝。故人則為[人也,謂之]仁。仁者,子德也。

文意:既生養子女,又要教育子女,這就叫做“聖明”。聖明,是父親的德。孩子用其長處服侍輩為“義”。對上恭敬對下仁義,以奉祀社稷,叫做孝。所以人之為人也,叫做“仁”。仁是孩子的德。

故夫夫,婦婦,父父,子子,君君,臣臣,六者各行其職,而訕誇亡由作也。觀諸《詩》《書》則亦在矣,觀諸《禮》《樂》則亦在矣,觀諸《易》《春秋》則亦在矣,親此多也,密此多也,美此多也。道無止。

文意:所以夫、婦、父、子、君、臣這六者各行其職,則譭謗狂言就無從產生了。看《詩》和《書》,道理蘊含其中;看《禮》和《樂》,道理蘊含其中;看《易》和《春秋》,道理蘊含其中。要以此為親,要以此為近,要以此為美——大道沒有止境。

仁,內也。義,外也。禮樂,共也。內位父、子、夫也,外位君、臣、婦也。疏斬布絰杖,為父也,為君亦然。疏衰齊牡麻絰,為昆弟也,為妻亦然。袒免為宗族也,為朋友亦然。為父絕君,不為君絕父。為昆弟絕妻,不為妻絕昆弟。為宗族殺朋友,不為朋友殺宗族。

文意:“仁”是家內的原則。“義”是家外的原則。禮樂則不分內外。家內之“位”是父、子、夫,家外的“位”是君、臣、婦。用不縫邊的粗布為衣,用苴麻做成帶,用纏有苴麻的竹杆做杖。這是為父服喪的喪服,為君上也同樣。用齊邊的粗布為衣,用牡麻做成帶。這是為兄弟服喪的喪服,為妻子也一樣。袒露上衣露出左臂,脫去帽子,這是為宗族中親戚服喪的喪服,為朋友也一樣。遭遇兩起喪事時,為父親的喪事要放棄君上的喪事,不能為君上的喪事而放棄父親的喪事。為兄弟的喪事要放棄妻子的喪事,不能為妻子的喪事放棄兄弟的喪事。為了宗族親戚的喪事要減免朋友的喪事,不能為朋友的喪事減免宗族親戚的喪事。

人有六德,三親不斷。門內之治恩掩義,門外之治義斬恩。仁類image.png而速,義類image.png而絕,仁image.png而綿,義剛而簡。綿之為言也,猶綿綿也,小而實多也。抒其志,求養親之志,蓋無不以也,是以綿也。

文意:人有“六德”,又不可避免地有夫婦、父子、兄弟“三親”。家門內的治理 要用“恩情”掩蓋“公義”,家門外的治理要用“公義”切斷“恩情”。仁類似image.png而纏卷,義類似image.png而剛折。仁柔弱而綿小,義剛強而粗率。綿就是說細小繁雜,小但很多。追求志向,實現長輩的心願,沒有什麼不可以的,所以說細小而繁雜。

男女別生焉,父子親生言焉,君臣義生焉。父聖,子仁,夫智,婦信,君義,臣忠。聖生仁,智率信,義使忠。故夫夫,婦婦,父父,子子,君君,臣臣,此六者各行其職,而訕誇靡無由作也。君子言信焉爾,言煬焉爾,image.png外內皆得也。其反,夫不夫,婦不婦,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昏所由作也。

文意:男女之分別生,然後父子之親生。父子之親生,然後君臣之義生。父聖明,子仁愛,婦信從,君仁義,臣忠信。聖明生出仁愛,智慧引導信從,仁義役使忠信。所以夫、婦、父、子、君、臣六者各行其職責,譭謗狂言就無從產生了。君子言“信”而已,言“煬”而已,內外皆有收穫。如若不這樣,夫不像夫,婦不像婦,父不像父,子不像子,君不像君,臣不像臣,昏亂將由此產生。

君子不啻明乎民微而已,又以知其一矣。男女不別,父子不親。父子不親,君臣無義。是故先王之教民也,始於孝悌。君子于此一偏者無所廢。

文意:在上位的君子不僅要明瞭民眾的疾苦,還應知道各個方面。男女不分別,父子就不親愛;父子不親愛,君臣之間就無義。所以先王教導民眾要從孝悌開始。君子于此每一個方面也不偏廢。

是故先王之教民也,不使此民也憂其身,失其偏。孝,本也。下修其本,可以斷訕。生民斯必有夫婦、父子、君臣。君子明乎此六者,然後可以斷訕。道不可遍也,能守一曲焉,可以諱其惡,是以其斷訕速。

文意:所以先王教導民從,不讓民眾身有憂患,不讓民眾失去某一方面。孝是根本。在下鞏固其根本,可以斷絕譭謗和狂言。有生民就有夫婦、父子、君臣。君子明瞭此六者,然後可以斷絕譭謗和狂言。道若不可以遍及,能守住一隅,就可以隱匿其不善,所以斷絕譭謗和狂言很快。

凡君子所以立身大法三,其繹之也六,其貫十有二。三者通,言行皆通。三者不通,非言行也。三者皆通,然後是也。三者,君子所生與之立,死與之敝也。

文意:君子用以立身的大法有三個(夫婦、父子、君臣三綱),細分有六位,貫通起來共十二方面(六職+六德)。三者相通貫,言與行皆通;三者不通貫,言與行皆不通。 三者皆通才對。三者生與君子共存,死與君子同敗。

……生。故曰:民之父母親民易,使民相親難。

文意:所以說民的父母親近民眾容易,化民成俗,讓民眾之間互相親近就很難。